-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肠道微生态与消化道疾病主要内容一、炎症性肠病二、肠易激综合征三、抗生素相关性腹泻/CDI四、幽门螺杆菌感染五、肝脏疾病六、重症急性胰腺炎七、消化道肿瘤人体肠道微生态系统?人肠道中的细菌细胞数达 10个,14重量1271克,占人体总微生物量的78 %?肠道菌约 500~1000 种,分为原籍菌群和外籍菌群,原籍菌群多为肠道正常菌群?除细菌外,人体还存在正常病毒群、正常真菌群、正常螺旋体群等肠道中正常菌群种类?有益菌:如双歧杆菌,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要素,可以合成各种维生素,参与食物的消化,促进肠道蠕动,抑制致病菌群的生长,分解有害、有毒物质等?有害菌:如绿脓杆菌,数量一旦失控大量生长,就会引发多种疾病,产生致癌物等有害物质,或者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中性菌:如大肠杆菌,在正常情况下对健康有益,一旦增殖失控,或从肠道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就可能引发许多问题正常菌群的“六大功能”1.抗胃肠道炎症6.参与胃肠道免疫2.营养吸收功能5.抗肿瘤影响3.稳定血脂4.改善乳糖耐受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制剂也称为微生态调节剂,是根据微生态学原理,利用机体内正常菌群成员,或对其有促进作用的其他无害微生物等物质制备而成? 微生态制剂在宿主体内具有调整、恢复微生态平衡的作用,能帮助宿主保持正常的生理、免疫功能,达到防治疾病,增进健康的目的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益生菌?源于希腊语“对生命有益的细菌”,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为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而发挥有益作用的细菌或真菌?具备特点:来源于人类;应用安全;在酸和胆汁中稳定;能黏附于肠粘膜,并可定植;能产生抗微生物的物质;通过现代加工能存活益生菌的历史-发现1857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研究了牛奶的变酸过程。把鲜牛奶和酸牛奶分别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它们都含有同样的一些极小的生物——乳酸菌。“关于乳酸发酵的记录”也是微生物学界公认的经典论文Louis Pasteur1878年,约瑟夫·李斯特首次从酸败的牛奶中分离出乳酸乳球菌1899年,法国巴黎儿童医院的蒂赛率先从健康母乳喂养的婴儿粪便中分离了第一株菌种---双歧杆菌,他发现双岐杆菌与婴儿患腹泻的频率及营养都有关系Lister益生菌的历史-探索1908年,俄国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伊力亚.梅契尼科夫正式提出了“酸奶长寿”理论。通过对保加利亚人的饮食习惯进行研究、发现长寿人群有着经常饮用含有益生菌的发酵牛奶的传统。他在著作《延年益寿》(Prolongation of Life)中系统的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梅契尼科夫Elie Metchnikof1930年,医学博士代田稔博士在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现在的京都大学)首次成功地分离出来自人体肠道的乳酸杆菌,并经过强化培养,使它能活着到达肠内。这就是后来被称为养乐多菌的益生菌1957年,Gordon在《柳叶刀》提出了有效的乳杆菌疗法标准,使益生菌的研究飞速发展代田稔益生菌的历史-发展1965年, Lilly D. M.和Stillwell R. H.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益生菌—由微生物产生的生长促进因素”中最先使用益生菌(Probiotic) 来描述一种微生物对其他微生物促进生长的作用2001年,法国完成第一株乳酸菌即乳酸乳球菌IL1403的全基因组测序益生菌的种类乳酸杆菌?乳酸菌属(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粪肠球菌、粪链球菌、枯草杆菌)?芽孢杆菌属(蜡状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非常驻菌属(丁酸梭菌、酪酸梭菌)一、 炎症性肠病(IBD)?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病因不明的肠道炎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与克罗恩病(CD),均具有较高病死率和治疗费用C.Reiff, D.Kelly. International J Med Microbio, 2010, 300: 25IBD的发病原因?目前IBD的确切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研究表明,IBD的发生与人体免疫系统、环境特别是肠道内共生菌群以及宿主的基因型等因素相互作用有关Sartor, T.B. Nat.Clin.Pract.Gastrol.Hepatol, 2006,3:390.Saror, T.B. Gastroenterology, 2008,134:577.IBD治疗方法? 目前IBD主要治疗药物? 对氨基水杨酸类药物? 激素类药物? 免疫抑制剂? 生物制剂许多患者对于治疗药物副作用不能耐受,20%-30%患者不能达到缓解Sood A, Midha V, et al. Clin. Gastrol. Hepatol, 2009,7:1202微生态治疗IBD的可能机制?微生态制剂可作为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病维持治疗?机制:改变肠道黏膜表面的菌群比例,使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数量和比例明显增加,从而拮抗有害菌,调节免疫系统,下调促炎因子,减轻炎症反应,增强肠道黏膜上皮的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4.3免疫失调课件(共36张PPT)高中生物学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pptx VIP
- 新解读《JB_T 8446 - 2013隐极式同步发电机转子匝间短路测定方法》最新解读.docx VIP
- 一种基于伯努利吸附原理的爬壁检测机器人.pdf VIP
- ZEEKR知识自测及参考答案.docx VIP
- 徐宁金枪手人物介绍水浒传.pptx VIP
- 2025年CSP-S初赛真题(文末附答案).pdf VIP
- 江苏开放大学设计思维与创意设计创意元素训练.doc VIP
- (2024新版本)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doc
- 自考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历年真题.pdf VIP
- 制冷用水平管降膜蒸发器管束换热优化研究.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