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四次创业潮.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的四次创业潮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时代的变迁,一波又一波的弄潮儿前赴后继,迸发出惊人的创造力。 回顾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创业潮,社会、经济、科技、政策环境并不相 同。 “创业潮很大程度与政府的支持、社会资金的宽裕程度、投资人的态度、 社会的包容度有关。”一名在资本市场辅导企业上市 15 年的深圳保荐代表人表示。 如今,中国正掀起第四次创业潮。今年 3 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 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 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双引擎”。 这再次回到关键词——创业者。随社会演化而形态多变,创业者从个体户到合伙人,从小商贩到创客 创业者,从来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新时代的大众创业潮,如何推动产业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资本密集型升级,值得期待。 1979-1989 年草根创业:个体户爆发 “个体户”刚“重出江湖”时,并不是一个褒义词。它最初是“待业青年、劳改犯”的代名词,往往会遭到嘲笑、诋毁与蔑视。 对于六七十年代的经济情况,《邓小平文选》曾总结指出,“中国社会实际上从 1958 年开始到 1978 年二十年时间内,长期处于停滞和徘徊状态,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和提高。” 而在文革结束后, 800 万知青返城,就业成为社会问题。机关单位安置有限,知青只能靠摆地摊,从事理发、修鞋、磨刀、修伞、修家具、卖小吃等行业维持生计,人们管这叫“练摊”。 为缓解就业压力,解决温饱问题。 1979 年 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第一个有关发展个体经济的报告,允许“各地可根据市场需要,在取得有关业 务主管部门同意后,批准一些有正式户口的闲散劳动力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者个体劳动。” “个体户”从此应运而生。 1980 年温州章华妹成为第一个拿到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的人,她以卖纽扣为生。 安徽人年广久靠卖瓜子致富,雇工从 12 名到 105 人,震惊全国,人们怀疑“年广久是资本家复辟”,从而引发“个体户雇多少人才是剥削”的辩论。 个体经济对计划经济的冲击终于导致事件”。  1982 年的大整肃,温州发生“八大王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高教研究所所长柴福洪曾表示,个体户“赶上流通领域的市场化,他们开始练摊,倒腾,甚至投机钻营。倒服装,倒电器。把南方沿海的东西运回内地来卖,把内地的东西倒腾到南方去卖,就凭跑个差价,硬是发了,有的率先成了万元户。” 个体户的出现,激活了一个封闭已久的经济体对物质的渴望,王石、柳传志、任正非、张瑞敏,中国第一代企业家亦在这时“倒腾”出第一桶金,并借助时代的机遇,成就各自非凡的事业。 1992-1997 年下海潮:扔掉“铁饭碗” 自个体经济为人们打开新天地后,市场经济迅速席卷全国,发财致富日渐成为全民理想。 而在上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全国掀起一股全民经商潮,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国企员工下海”。 1987 年现 SOHO集团董事长潘石屹放弃石油部管道局“铁饭碗”,揣 80 元钱南下广东。冯仑原是国家体改委下属研究所的干部,后被派往海南省筹建改革发展研究所,但到达海南不久,冯仑与潘石屹等四个同伴成立公司,做房地产买卖。 1992 年初,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南巡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明确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南巡”进一步打破了人们的思想禁锢,激发人们跳出体制,投身市场经济之海的热情。 据人社部数据显示, 1992 年,有 12 万公务员辞职下海, 1000 多万公务员停薪留职。 “1988 年时我在昆明一家知名国企百货公司做售货员,每月工资 45 元;丈夫在大学做教师,每月挣 90 块,那时在昆明已算高薪。”陈梨花告诉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与其性格不同的是,哥哥陈保中激进冒险。“他原来是粮食局员工,一个月 30 元。但他不甘于乏味,他停薪留职,靠三轮摩托车拉货赚钱。” 陈保中、陈梨花(均为化名)兄妹俩在 80 年代曾都是国企员工,然而在改革开放狂潮中做出不同的选择,随后经历不同的人生。 据了解,面对充满未知数的商海,公职人员更多以“停薪留职”或请长假的方式“下海”,为自己留后路。 “后来朋友叫他一起合伙做货车司机,陈保中才决定完全脱离国企单干,他买断在粮食局的工龄,两人到处借钱贷款买货车,专门替人跑长途拉货。”据陈梨花向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陈保中从昆明到深圳拉货,往返要一周半时间,拉货一次就赚 2000 元,迅速成为“万元户”。 “那年万元对我们来说是数不清的,相当于现在的‘亿元’。每到家庭聚会,哥哥一身白色西装、金链子、墨镜出场。我们曾劝他少出差,多在孩子学习上用心,他却反驳,‘读书有什么用,我赚的钱捆成砖头就能砸

文档评论(0)

156****687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