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故事-高句丽的三大历史谜团的典故.docxVIP

儿童故事-高句丽的三大历史谜团的典故.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高句丽的三大历史谜团的典故   关于高句丽民族的起源,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从两汉到隋唐,高句丽一直隶属于中原王朝。高句丽是我国东北的古代民族,关于其起源,历史学界纷争不断,莫衷一是。   有人认为,西周初年,周成王营建洛邑之后召开诸侯大会,参加会议的东北高夷是高句丽族之源。也有学者根据高句丽王族出自北扶余,而将扶余说成是高句丽的族源。还有学者根据先商出自幽燕之地,当大部分商人入主中原之后,余部留在东北,成为东北少数民族的祖先,也就是成了高句丽人之源。无论高句丽出自秽貊、高夷、扶余,还是商人,都是古代东北民族,因此,认为高句丽是东北的古代民族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公元前37年,高句丽人在汉中央政权同意的情况下建立高句丽国,成为汉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的地方政权,由玄菟郡来管辖。作为汉朝的地方官,中央通过玄菟郡赐给高句丽王汉官服饰、衣帽和仪仗。高句丽政权经历了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始终是一个地方政权。中原政权更迭,皇帝变换,高句丽诸侯王的地位没有变。高句丽人中一直流传着卵生、鸟图腾的传说,与商周始祖降生说相似。壁画中绘有伏羲、女娲、神农、黄帝和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神图,使用汉字和汉晋货币。他们身上打着“龙”的印记。   高句丽政权曾两次迁都,承载其发展历程的遗迹又保存了多少?   一个存在长达七百余年的王朝为何二次迁都,专家们深入研究后发现,第一次迁都的原因是国内城一带山水深险,地宜五谷,又多麋鹿鱼鳖之产,利于百姓生活,同时可以避免战争的威胁。第二次迁都,一方面是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因素,另一方面则是高句丽向南发展的战略使然。   高句丽都城地区保存着大量的文物遗迹,特别是集安国内城一带,由于作都城的时间最长,又处在高句丽政权的改革发展时期,遗留下来的文物遗迹最多、最精美、最富特色。此次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高句丽王城、王陵和贵族墓葬有43处遗迹,其中集安有42处,桓仁有1处。   集安国内城周围现有8000余座高句丽古墓。1961年,国务院将洞沟古墓群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有古墓11280多座,其中绝大多数是高句丽墓葬。其中一批大型的方坛阶梯石室墓是高句丽王的陵墓。被称为“东方金字塔”的“将军坟”是长寿王的陵墓,太王陵是好太王的陵墓,千秋墓是故国壤王的陵墓。此外还有一批古墓内绘有彩色壁画,内容有墓主人居家宴饮、出行、礼佛、歌舞、百戏、山林狩猎、攻城、斩俘、战争等生活场景。也有伏羲、女娲、神农、黄帝、四神等神仙传说的图像。   盛极一时的高句丽人最终走向何处,高句丽人是朝鲜族的祖先吗?   很久以前,民间就流传着唐二主征东或薛仁贵征东的故事。唐二主即唐太宗,薛仁贵则是唐初有名的军事将领。唐太宗为了收复辽东,统一天下,征讨盖苏文弑逆,援救新罗,曾三次出兵征讨高句丽。至唐高宗总章元年公元668年李、薛仁贵等率兵攻下平壤城,俘虏高句丽王高藏,高句丽灭亡。唐在高句丽故地设置9个都督府、42个州、100个县,设安东都护府统辖,以左武卫将军薛仁贵总兵镇之。   高句丽在发展时期,扩张到辽河流域,南到朝鲜半岛的汉江。灭国之前户籍为69.75万户,人口近348.5万,其中包括大量的汉人、鲜卑人、契丹人、新罗人、百济人。高句丽族人约17.2万户,86万人左右。这些高句丽人都到哪里去了呢?   据史书记载,唐朝曾两次大规模迁徙高句丽贵族及有实力者到长安、江淮一带,共有22万多人;流入新罗地区18万人左右;留在高句丽故地,即今日辽河以东地区近20万人,朝鲜半岛北部约6万人;战争中死亡近20万人。可以说,高句丽人主要进入中原和东北地区,同那里的汉人相融合,少部分留在朝鲜半岛,同那里的居民相融合。   至于朝鲜族人,应该是李氏朝鲜建立1392年以后在朝鲜半岛上逐渐形成的。19世纪中叶,一部分人迁入我国东北,成为今日我国的朝鲜族。先秦时期,人们就认识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就是说,出了五服,血源关系就淡化到了尽头。公元668年灭亡的高句丽政权,其族人早已融合到中原、东北和朝鲜半岛其他民族之中。高句丽族和今日的朝鲜族是截然不同的。

文档评论(0)

158****87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