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部编版七上期末课外古诗词赏析
一、《秋词》 刘禹锡
【原诗】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
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作者】
刘禹锡( 772-842 ),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
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
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
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
物之一。
【背景】
公元 805 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
了这场革新运动。失败被贬。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
肯人云亦云。
【主题思想】
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所作。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
开阔明丽,反映出诗人乐观情绪和不屈的斗志。
二、《夜雨寄北》李商隐
【原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什么时候
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作者】
李商隐( 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怀州河内(现河南省沁阳
县)人,唐代诗人。仕途上被人排挤,潦倒终生。擅长律诗,绝句。与杜牧合称
为 “小李杜”。
【背景】
这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友人的。当时诗人
被秋雨阻隔,滞留巴蜀地区,友人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但秋雨连绵,交
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 君问归期未有期。 这一句有问有答, 跌宕有致,
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 抒发诗人羁旅他乡的愁苦和对友人深切的思
念。
三、 《十 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南宋】陆游
【原诗】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译文】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
国家防卫边疆。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
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作者】
陆游,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自幼好学,一生坚持抗金,为权贵所
嫉。他是一个富有才华而又多产的作家。他的诗歌既有深刻的现实生活内容,又
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
【背景】
陆游罢官居住家乡山阴(绍兴) ,抗金收复失地是他不能忘怀的事。他因风
雨大作而思绪万千,既想到南宋王朝在风雨中飘摇,岌岌可危的现实,又浮起到
前线作战挽救国家危亡的企望。于是,在风雨声中入梦,梦境是在前线作战。风
雨声就把他所处的现实同所存的希望联系起来了。
【主题思想】
表达自己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和爱国情怀。
四、《潼关》谭嗣同
【原诗】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译文】
自古以来高高云层就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秋风阵阵总是吹散得得的马蹄声。奔
腾而过的黄河与辽阔的原野还嫌太过约束, 从华山进入潼关后更不知什么是坦平。
【作者】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清朝末年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
其所著的《仁学》 ,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
著作。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 ,又倡
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公元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
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 33 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背景】
谭嗣同写这首诗时才十四岁,当时随父赴甘肃上任,途径陕西潼关,被北方
的特有的壮阔风景所震撼,欣然下笔,遂有此诗。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破封建舒服、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广东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许可审查中心员额制工作人员招聘3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高中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典范发言稿5篇.docx VIP
- 情态动词can练习题.pptx VIP
- 电力系统优化与调度软件:PLEXOS二次开发_(5).PLEXOS中的优化算法.docx VIP
- 2025福建莆田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招聘30人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会计十五五规划.docx
- (人教2024版)信息科技六年级第11课《通过反馈知效果》课件(新教材).pptx
- 能源优化建模:PLEXOS二次开发_(12).PLEXOS优化算法深度解析.docx VIP
- 2023年甘肃合作市招聘专职社区工作者12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能源优化建模:PLEXOS二次开发_(3).PLEXOS数据准备与模型构建.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