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案.docxVIP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游记的特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揣摩和品味本文精彩的语言。 3.把握作者写景的角度,学习写景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 2.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 学习从多角度品析语言的方法,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 二、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各拉丹冬”雪山是长江的发源地。各拉丹东是唐古拉山脉最高的一组雪山群,主峰海拔6621米。“各拉丹冬”为藏语,意为“高高尖尖之山峰”。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有哪些壮观的景象呢?作者在各拉丹冬有哪些经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这篇课文。 (二)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黧黑(lí) 裸露(luǒ) 棱角(lénɡ) 掀起(xiān) 磅礴(pánɡ) 虔诚(qián) 砾石(lì) 腈纶(jīnɡ) 蠕动(rú) 懈怠(dài) 敦实(dūn) 蜿蜒(wān yán) 演绎(yì) 接踵而至(zhǒnɡ) 2.重点词语释义 ①黧黑:形容黑。 ②恭顺:恭敬顺从。 ③虔诚:恭敬而有诚意(多指宗指信仰)。 ④懈怠:松懈懒惰。 ⑤安营扎寨:原指军队搭起帐篷、修起栅栏住下,现泛指军队或其他团体建立临时驻地。 ⑥风云变幻:忽然刮起风,生起云,变化不定。比喻事物变化复杂或局势动荡不定。 ⑦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 ⑧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⑨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⑩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3.作者介绍 马丽华,出生于山东济南市。1976、1990年分别毕业于山东临沂师院中文系和北京大学中文系。1976年进藏后历任《西藏文学》编辑,西藏作协副主席,西藏文联副主席。2003年调至北京,任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编审。2014年退休。中国作协第五、六、七、八、九届全委会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文学创作一级。 著有长篇纪实文学《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藏东红山脉》,报告文学《青藏苍茫》,历史人文《风化成典——西藏文史故事十五讲》,散文集《终极风景》《苦难旅程》《马丽华散文》,诗集《我的太阳》,长篇小说《如意高地》等涉藏题材文学作品20部。专著《雪域文化与西藏文学》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走过西藏》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老拉萨——圣城暮色》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风化成典——西藏文史故事十五讲》获2009年度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如意高地》获老舍文学奖。2008年获“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称号。   《走过西藏》系列先后在港、台出版,其中两部译有英、法文版本。《风化成典——西藏文史故事十五讲》已出香港三联版,已译英文版。 (三)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本文可以分为3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描绘各拉丹冬的整体风貌,突出各拉丹冬主峰高大险峻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3~13段):描写冰塔林壮观苍莽的景象。 第三部分(第14、15段):表达各拉丹冬带给自己的震撼之感,以及对自然神奇伟力的赞美之情。 2.为什么文章开头要写近些年来骤然掀起的一股长江考察热? 文章开头交代了近些年来骤然掀起了一股长江考察热,许多探险健儿为了找长江源头,不畏艰险,有人甚至为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探险家对探险事业的执着与追求一直未停。这正是作者在表明自己的决心,说明她也做好了准备,随时准备为探险事业献出自己的一切。 3.阅读文章第五段,说说作者在这里写冰谷中人们的活动,有什么用意。 写冰谷中人们的活动,是为了将人在自然奇景面前的渺小与高大险峻的各拉丹冬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更加突显出各拉丹冬的特点,表达作者对各拉丹冬的敬畏之情。 4.文章第14段的末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这句话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表达了对大自然神奇伟力的深情礼赞:正是大自然的伟力才造就了雄壮苍莽的各拉丹冬,孕育了一泻千里的长江。 5. 请谈谈你对第10段中“风声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风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的理解。 风声呼啸,不知何来何往,任其时空变幻,大自然的神力造就了雄壮苍茫的各拉丹冬。这句话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6.第11段是如何描写冰塔林景观的? ①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冰塔林形态各异的景象。②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由“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

文档评论(0)

职教魏老师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研究生产单招、专升本试卷,可定制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5017062000015
认证主体莲池区远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河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606MA0G1JGM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