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轼《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全诗翻译赏析
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
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
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棹未转黄茅冈。
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
注释
⑴颖( yǐng)口:今安徽寿县西正阳关。颖水由颖上县东南流至此入淮,春秋时谓之颖尾。寿州:州治在今寿县。
⑵芦花:芦絮,芦苇花轴上密生的白毛。秋兴:因秋而起的感怀。
⑶长淮:宽阔的淮水。
⑷低昂:时高时低。
⑸白石塔:洁白石头砌成的塔。
⑹棹( zhào):船浆。黄茅冈:泛指长有黄草的山冈。
⑺软:柔和。
⑻故人:指送行人。苍茫:模糊迷茫的样子。
参考译文
我日夜兼行向着那遥远的江海, 枫叶芦花点缀得秋天情趣深长。 淮水缥渺不明,天际忽远忽近, 岸边的青山随着船儿低落高涨。 已能望到寿州那高高的白石塔,小小的船儿还不曾绕过黄茅冈。 波平风柔仍然看不见老朋友啊, 只因他们久立的地方烟云迷茫。
参考译文二
我日夜朝向江海而行, 沿途的枫叶和芦花使得秋意更浓。 长而宽广的淮河,突然使人对天空是远、是近,产生了迷惑。河旁的青山,似乎长久地随著船只的
起伏而忽高忽低。不知不觉中,已经远远地看到寿州的白石塔。 但我们这艘小船(短棹)还未驶入黄茅冈呢。 于轻风平波之中,我仍望不到,那位久立于烟雾苍茫中的老友。
赏析
《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是北宋文学
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熙宁四年( 1071)六月,东坡以太常博士直史馆出任杭州通判。七月离开汴京,沿蔡河舟行东南赴陈州,历颍州,十月,出颍口,入淮水,折而东行,至寿州,过濠州、临淮、泗州,渡洪泽湖,又沿运河折而东南行,经楚州、山阳,抵扬州,渡江至润州、苏州,以十一月二十八日到杭州通判任。这首诗是他赴杭途中由颍入淮初见淮山时作。
作者去国离乡, 心情难免忧抑, 然而面对水天相接, 自然流出秋天行旅的逸兴。首联写出了之心情沉重, 表达了仕途险恶,应远避是非之情。中间两联写景,前写淮河青山壮阔之景, 后写已到寿州之所见, 暗示了作者怅惘不安的心情以及物是人非的感慨。 尾联以淮河烟波之迷茫点出前途之迷茫, 以抒情结尾, 曲折有味。这首诗可说是文辞、对仗具佳,自然流畅,景情交融,韵律优美,以实写虚的代表作品。
第一句“我行日夜向江海”, 实写由汴京赴杭州的去程, 言外却有一种“贤人去国”的忧愤抑郁之情,有似古诗
“行行重行行”,有似“相去日以远,衣带日以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这些诗句
中所包含的意蕴来。王文诰说:“此极沉痛语,浅人自不知耳。”这领会是不错的。东坡此次出都,原因是和王安石
政见不合,遭到安石之党谢景温的诬告,东坡不屑自辩,但力求外放。其通判杭州,是政治上遭到排斥、受到诬陷的结果。 “日夜向江海”即“相去日以远”意,言一天天愈来愈远地离开汴都, 暗示了一种对朝廷的依恋、 对被谗外放的忿懑不堪之情。 全诗有此起句, 以下只是实写日日夜夜的耳闻目见, 不再纠缠这一层意思,但整个诗篇却笼罩在一种怅惘的情绪里。 这是极高的艺术, 不应该随便读过的。第二句点时令。东坡以七月出都,十月至颍口,其间在陈州和子由相聚,在颍州又一同谒见已经退休的欧阳修于里第, 颇事留连。计算从出都至颍口这段路程,竟整整花去了一个秋天。“枫叶芦花秋兴长”,形象地概括了这一行程。
中间四句是题目的正面文字, 其描写中心是“波平风软”四字。 这是诗人此时此地的突出感受,是审美对象的突出特征。
“长淮忽迷天远近, 青山久与船低昂”二句是一篇的警策。 这里没有一个生僻的字眼和华丽的词藻,更没有什么冷僻的典故,只是冲口而出,纯用白描,言
简意深地表现了一种难言之景和不尽之情, 表现得那么鲜明, 那么新颖, 那么自然。诗人把自己的亲切感受毫不费力地讲给人们听, 使人们感到这一切都活脱脱地呈现在眼前。 这种境界,是那些字雕句琢、 “字字挨密为之”的诗人永远也达不到的。东坡谈艺,尝言“求物之妙”好像“系风捕影”, 诗人不仅对他所写的东西做到了“了然于心”, 而且做到了“了然于口与手”。 这两句诗,可以说是抓住了此时此地的“物之妙”, 而且做到了两个“了然”的例子。 淮水源多流广,
唐人尝称之为“广源公”。诗人沿着蔡河、颍水一路行来,水面都比较狭窄,沿
途所见,不外是枫叶芦花的瑟瑟秋意,情趣是比较单调的。一出颍口就不同了,
面对着水天相接的广阔的长淮, 顿觉耳目一新, 精神为之一振。 “忽迷”二字表
达了这种情景交融的新异之感。而两岸青山,连绵不断,隐隐约约,像无尽的波
澜,时起时伏。诗人此际,扁舟一叶,容与中流,遥吟俯唱,逸兴遄飞,他的心
和江山胜迹已融合在一起了。 究竟是山在低昂,水在低昂,船在低昂,他说不清;
他只觉得一切都在徐徐地流动,徐徐地运行;他处在一种波浪式前进的过程中,
他完全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陶醉了。 七个字写出了船随水波起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租房协议书(范本3则).doc
- 税收自述作文800字.doc
-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读后感范文450字.doc
- 童年精彩片段.doc
- 童年趣事作文100字12篇.doc
- 第五组班务管理系统设计思路.doc
- 第五节两种电源的等效变换习题.doc
- 第五节欧洲西部俄罗斯(第3课时)导学案.doc
- 第五讲全等三角形与角平分线(综合、拔高).doc
- 第五讲行程问题(二).doc
- Unit7CareersLesson2CareerSkills课件高中英语北师大版选择性3.pptx
- 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物理试卷.docx
- Module2Unit1ShelearntEnglish(课件)英语五年级下册3.pptx
- Unit2ie(课件)牛津英语自然拼读世界第三级 4.pptx
- Unit4Whenistheartshow_PBReadandwritetwonewkittens(课件)人教PEP版英语五年级下册 2.pptx
- Unit2WildlifeProtectionListeningandTalking课件高中英语人教版.pptx
-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三得分训练(二)文科综合试题.docx
- 第11课《山地回忆》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docx
- 《和田的维吾尔》2教学文案.ppt
- 7.1力课件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05】.pptx
最近下载
- 2025年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共四套).docx VIP
- RBA8.0手册+程序文件+表单(格式可转换WORD).pdf
- 第六课++传承核心思想理念 -2025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全一册下学期期中考 (统编版五四学制2024).pptx VIP
- 17J008: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docx VIP
- 论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docx VIP
- Q_UALW 001-2017博落回提取物.pdf
- 中医护理科普比赛.pptx
- 【水利课件】8 面板堆石坝.ppt
- 测量与地理信息系统(MGIS)作业指导书.doc VIP
- 管理制度的全面协同与协作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