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岩性描述.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泥质岩的野外观察与描述 1.颜色 : 常见灰白、灰绿、褐黄、紫红、黑等色。 ⑴ 影响因素:粘土含量和混入物成分; ⑵ 据颜色判断粘土矿物和混入物成分: 不含混入物:白色、灰白色 含铁质氧化物:红色、紫红色 含细分散黄铁矿或有机质:多呈黑色、黑灰色 2.矿物成分: 肉眼难以鉴定, 因此只根据颜色、 硬度、点酸起泡情况等判别混入物成分。 3.结构: 常见泥状结构、粉砂泥状结构、鲕状和豆状结构等。野外鉴定依据: 泥状结构:具贝状断口、手捻有滑感、刀切面光滑平整。 粉砂泥状结构:断口粗糙、手捻有粗糙感、刀切面不光 滑。 砂泥状结构:则能肉眼分辨出碎屑颗粒。 4.构造: 水平层理、 干裂、雨痕、页理(最常见, 系成岩后生作用泥土矿物定向排列而致。 页理发育的泥质岩称为页岩;页理不发育的泥质岩称为泥岩) 。 5.生物化石:常含较多的生物化石,沿页理分布。 6.物理性质:注意 断口、光泽、粘舌性、可塑性、以及吸水膨胀性等。 其他特征:岩层厚度、产状、与上下岩层的接触关系。 8.综合定名 泥质岩的野外命名 颜色 +混入物成分 +结构 +页理发育情况 如:黑色含粉砂质碳质页岩 泥质岩描述举例 蒙脱石粘土岩: 浅肉红色,泥状结构,块状构造。硬度小,固结程度低,较疏松。断口粗糙,略 具滑感。在水中易泡软并剧烈膨胀,膨胀后体积增大 2~ 3 倍。含少量次生碳酸盐矿物和碎屑物质。 黄绿色粉砂质页岩: 黄绿色,风化后呈褐黄色,粉砂泥状结构,页理发育,手捻有粗糙感,易破碎成碎片状,沿页理面有少量白云母分布,其他碎屑肉眼难以分辨。 碳酸盐岩的野外观察与描述(二) 1/14 . 2.碳酸盐岩的命名 野外碳酸盐岩命名时,以上述表中的名称作为基本名称,结合结构(粒度) 特征进一步细分。 命名原则:颜色 +层厚 +特殊构造 +颗粒类型(结构) +基本名特殊构造:为叠层构造、鸟眼构造、示底构造等化学构造 如:浅灰色中层鸟眼状微晶白云岩 如:灰黑色中厚层虫屑泥晶灰岩 (三)碳酸盐岩野外观察描述的内容 ⑴ 颜色 碳酸盐岩的颜色多为各种色调的灰色,色调的深浅主要与有机质含量有关。有机质含量高时,岩石可呈黑灰色或黑色;含铁质时可呈红或黄色;含泥质时多呈褐黄色。> ⑵ 矿物成分 方解石、白云石及粘土物质仅凭肉眼很难准确区分,因此在野外对碳酸盐岩进行鉴定,需借助于稀盐酸进行以下检验,并结合岩石的其它特征加以区分。 ① 滴盐酸剧烈起泡,伴有嘶嘶的响声,并有小水珠飞溅,反应后无残余物质者,一般以方解石为主,属石灰岩类。 ② 滴盐酸起泡较剧烈,但响声微弱,无小水珠飞溅者,仍以方解石为主,但可能含有少量白云石,属灰质白云岩类。 ③ 滴酸反应不明显,起泡微弱,少量气泡滞留于岩石表面不动,无响声者,一般白云石为主,含方解石较少,属白云质灰岩类。 ④ 滴酸不起泡或起泡极弱,仅在放大镜下才能见到极细小的气泡缓慢出现,将岩石研成粉末后滴酸则起泡,岩石常呈浅黄灰色,断口较粗糙,多呈瓷状或砂糖状,风化面有纵横交错的刀砍状溶沟——刀砍纹者,一般以白云石为主,属白云岩类。碳酸盐岩的野外观察与描述(一) 碳酸盐岩的野外观察与描述 碳酸盐岩是钙镁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含量大于 50%的沉积岩。主要岩石类型为石灰岩和白云岩。 (一)碳酸盐岩的一般特征 组成碳酸盐岩的矿物,出碳酸盐矿物外,还有陆源碎屑物质和非碳酸盐自生矿物,如 2/14 . 石英、长石、粘土矿物、蛋白石、玉髓、石膏等。 2. 碳酸盐岩的结构类型多样,基本类型有颗粒结构(即粒屑结构) 、泥晶结构、生物骨 架结构、晶粒结构和残余结构等。 碳酸盐岩的构造,除常见的波痕、层理外,还常有缝合线,叠层石,鸟眼等特殊成因的构造。 碳酸盐岩常发生明显的成岩后生作用,如重结晶作用、压溶作用、交代作用等。 (二)碳酸盐岩的分类与命名 1.碳酸盐岩的分类 ① 碳酸盐岩结构分类 ② 碳酸盐岩结构——成因分类 目前最为流行的分类方法, 参照国内外已有的结构——成因分类方案, 结合野外填图工作实际,进行分类,供野外工作参考。 碳酸盐岩的野外观察与描述(三) ⑤ 滴酸起泡剧烈, 但泡沫浑浊,反应后在岩石表面留有泥质薄膜,岩石新鲜面褐黄色,且较疏松者,一般含有较多的泥质,属泥灰岩类。 ⑶ 结构 碳酸盐岩结构类型较多,在野外观察时应首先确定是否有颗粒(粒屑)存在。一般来说,颗粒多因颜色略与基质不同而显示出来,在风化会更明显。 对于颗粒(粒屑)结构的岩石,要注意观察颗粒的大小、形态、分选性、磨圆度、 排列方式等特征,并确定颗粒的类型和百分含量。 此外, 还要尽可能鉴别填隙物是亮晶,还是泥晶。一般来说泥晶颜色较深,光泽暗淡,结构致密,并常含杂质。颗粒含量少且分选磨 圆差的灰岩,多以泥晶为主,亮晶颜色较浅并呈灰白色,较透明,方解石晶体亦粗大,有时 可见解理;

文档评论(0)

zdq73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