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元宵节习俗介绍.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 PAGE # / 6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福建元宵节习俗介绍 福建元宵节习俗:罗坊“走古事” 在闽西连城县罗坊,元宵节有一种叫做“走古事”的大型民间祭 祀活动。 走古事”是当地村民为了祈求风调雨顺、 国泰民安而开展的一 项民间活动,但实际上是一场具有娱乐性质的盛大狂欢, 被称为“山 村狂欢节”。以村民房族为单元,每年设置 7 个古事棚,每个棚内有 两名男童装扮成文臣武尉,由 66 名男青年轮流扛抬着,先后在旱地 和淹脐的河中竞赛奔走,场面激情热闹。 最为精彩的是,古事在当地的云龙河中竞跑,人们全身湿透,还 情绪激昂地奔跑在深浅不一的河道上,据说即便天寒地冻也一样要在 河里跑,脚下的浪花溅起了云龙河两岸观众的喝彩。 连城县是中国客家县份之一,客家民俗文化底蕴深沉,民间活动 以内容多和精致而闻名海内外,有游大龙、走古事、游花灯、烧炮、 犁春牛、游大粽、祭公太等。连城民俗活动原汁原味,被誉为“中原 古文化的活化石”。 建元宵节习俗:灯会和灯猜。 旧日福建,大致说来,从正月初九起,灯市便开始热闹起来,正 月十三日后几乎可见各居家门前都挂出花灯。 元宵节给新嫁女送灯,是旧日福建的习俗,各地送的灯品式样不 尽相同,但目的一样:为了“添丁”。福州一带已嫁女未生男者,娘 家多于正月初以观音送子灯送之,是谓送丁 ; 嫁后已生男者,娘家可 送各式的灯,谓“添丁仔”。闽南各地给新嫁女送的是一对白芙蓉灯, 给嫁后已生男者则送一红一白的。 灯内点有蜡烛,弄不好会把灯烧了。 花灯失火,通常被视为喜事,叫“出丁” . 白灯失火视为生男吉兆, 红灯失火视为生女吉兆。那当然是人们一种愿望的表达。 闽南一些地方, 比如漳浦等地, 灯节中还有一叫“穿灯脚”的习 俗,即在元宵夜里,村中新娶进门的新娘子和当年生男孩的小媳妇, 必须穿红着绿,打扮一新, 在婆婆或其他年岁大的老妇人陪同下,手 拿吉祥物,口中说吉利语,从大祖词堂的灯棚下走过,一展风采。其 所以这样做, 目的在于向祖宗也向乡亲介绍新媳妇。 至于已生男孩的 小媳妇也过灯脚,在于告慰祖宗。 灯节期间各地都热闹非常, 有几个地方特别热闹, 如福州的南后 街,泉州的西门街,都是买灯、送灯、看灯最集中的地方。灯的品种 甚多:走马灯、关刀灯、莲花灯、兔子灯、骰子灯、钱鼓灯、薄饼灯, 包罗万象。 旧日福州南后街,有一种桔灯 ( 与“吉丁”近音 ) ,用纸糊成 . 形 如巨大桔子,形状俭朴大方,民众多爱欣赏。另外还有一种真的桔子 灯,用较大的鲜桔皮制成。做法是在近蒂处切平,取出桔肉,留下空 壳,再用小铁丝札一烛托, 放入空心桔中,插上小蜡烛,将蜡烛点亮。 桔灯烛光透过红红的桔皮, 通明绚烂, 成为一件具有实物美感的艺术 品。曾有人写诗赞道:“何人剖桔空中点,胜看莲花大盏灯。” 灯节期间,有些地方叠灯为山,人称“灯山”或“鳌山”。这鳌 山开头只是一些有钱的富贵人家所张设, 任人欣赏,后来更多设在寺 庙、神祠或闹市路口,让更多人看热闹。鳌山中除了干姿百态的大小 花灯之外,多还摆设一些珍贵的手工艺品、古董等加以点缀装饰,构 成“鳖山胜景”,甚为壮观。 灯节中的舞龙灯,是福建元宵节中最受欢迎的节目,龙灯长数 1 o尺,有头有尾。龙身有九节或十一节,以长帛彩绘鳞甲披盖其上, 各节燃蜡烛,前导一灯球,由十数人手执舞弄,屈曲盘旋,随灯球而 上下,前后敲锣打鼓以壮声势。龙灯于元宵夜在街头巡回,谁家有放 鞭炮以示欢迎者,即进入该家庭院舞弄,让人们欣赏,舞毕主人以薄 礼相送以示答谢。这种舞龙灯,福州人称为“舞太平龙灯”。舞龙灯 的龙灯,由各地寺庙札制,节后收入庙中 .来年重加修饰后再用。 灯节中还有一种灯猜颇受欢迎。灯猜也叫“猜灯谜”或“出灯 猜”。谜语之习题材,大致说来有几大类,一是古书中的语句,二是 人物、地点、词牌、剧目等,三是动植物、器具、谚语、成语、术语 等,四是字,五是不属于上述的其他内容。各条谜语的谜面多注明属 于什么格,以提示和启发猜谜者。 建元宵节习俗:捞油锅 一口大铁锅,锅中放入 2.5 公斤花生油,下面燃着柴火,油烧沸 后,将一簸箕农家做的白色米米反放入油锅。 10 多分钟后,白色的 米米反渐渐炸成了深棕色。米米反炸熟后,有两位五六十岁的村民双 手伸入滚烫的油锅里将米米反捞起,并分发给观众,观众当场把米米 反吃掉后,证实米米反已炸熟。而“捞油锅”表演者的双手却未有任 何伤害。 建元宵节习俗:赤脚“上刀山” 当日一大早,沉寂的小山城沸腾了起来。 在县体育场中央,早早竖立一直径 20多公分、高约 8 米的杉木 柱,36把长 35公分的钢刀磨得闪闪发光,分别插在木柱两侧。在愉 快的唢呐、锣鼓、鞭炮声中,今年已 61岁的兰如柱老人光着手脚, 开始“上刀山”。围观群众屏气凝神,看着老人一步步踩着刀

文档评论(0)

yusuy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