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在_人民报_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课件(共四套).ppt

《10.1 在_人民报_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课件(共四套).ppt

  1. 1、本文档共8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知识 知识整合 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奠基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生于德国特里尔城,卒于英国伦敦。主要著作有《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神圣家族》《哲学的贫困》等。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知识 知识整合 《人民报》是英国宪章派的周报,1852年5月由宪章运动的领袖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朋友厄·琼斯在伦敦创办。1852年10月至1856年1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曾为该报撰稿。1856年,马克思受邀出席为纪念宪章派报纸《人民报》创刊四周年而举行的宴会。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知识 知识整合 演 讲 词 演讲词:是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的文稿。它常用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发表意见和主张,提出号召和倡议等。演讲词有三种类型: 1.叙事型:以记叙为主要的表达方式,辅以适当的议论、说明和抒情,通过对人物、事件、景物的描述,表达演讲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 2.说理型:以议论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具有正确而深刻的论点,使用确凿、充足、具有说服力的论据,进行富有逻辑性的论证。 3.抒情型:以抒情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在演讲中抒发演讲者的爱恨悲喜等强烈感情,以“情”这把钥匙来开启听众的心灵,与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知识 知识整合 1.读准字音 2.写对字形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知识 知识整合 3.掌握词语 衰颓:(身体、精神等)衰弱颓废。 不可思议: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知识 知识整合 4.成语辨析 微不足道·不足挂齿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马克思把1848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将来的无产阶级革命以比喻性的评价对照起来,通过列举大量事实,把无产阶级革命的宏伟气势、重大意义展示在了听众的面前。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任务一】梳理文章内容,感受演讲词的魅力 1.请分析作者在演讲词的开头是如何抓住听众的心理的。 提示:演讲中,马克思旨在阐述无产阶级革命的原理,但他却首先从1848年革命谈起。他称这场革命“只不过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当时,1848年革命的壮烈场面、浩大声势还深深印在听众的心中。因此,从听众的接受心理来看,马克思对1848年革命的这种评价一开始就紧紧地抓住了听众。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2.请分析马克思在演讲词中列举的大量事实,结合文本分析其意图。 提示:马克思列举了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源泉”;“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明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说明了现代工业和科学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之间、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尖锐对抗,即“一方面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却显露出衰颓的征兆”。其中,前者构成了爆发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经济基础,而后者则说明了这场革命的时机已经成熟。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任务二】感受精妙的语言 3.这篇演讲词语言隽永,文化厚重。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提示:从将革命形象比喻为“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到对革命“暴露出了外壳下面的一个无底深渊。在看来似乎坚硬的外表下面,现出了一片汪洋大海,只要它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的生动描述;从“我们的勇敢的朋友好人儿罗宾,这个会迅速刨土的老田鼠、光荣的工兵——革命”的精彩表达,再到那个经常在这一切矛盾中出现的“狡狯的精灵”和“菲默法庭”的判决等典故的机智运用,以及对“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的理解,始终在一种鲜活的语境和生动的文化氛围中获得。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马克思在《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中说:“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双重影响? 提示:观点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好处是十分明显的。它不仅极大地改善和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还对人类的精神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电影、电视、广播、视频以及各种各样的书刊报纸、计算机网络给人

文档评论(0)

创新就是动力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