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在地图指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分布和主要河流;
知道印度第一大宗教及其对印度社会的影响;
能运用图表资料,说出印度人口特点以及人多给印度带来的双重影
响。
【能力目标】
1学会对某国地理位置作一定评价
2会运用图文资料说明印度人口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给印度社会
带来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全球意识,虚心了解他国知识,尊重他国文化;
通过对印度人口问题的学习,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
1.印度的位置、地形和河流
2.印度的人口问题
教学难点 印度地理位置的评价,印度人口过多的双重影响
教学方法 演示、自学、合作探究以及读图分析归纳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播放《西游记——天竺收玉兔》片段。同学们,这集讲的是
玉兔假扮公主招唐僧做驸马的故事,它发生在当时的哪个国
家?对,发生在充满异域风情、经济繁荣、舞姿曼妙的古国天
竺。那么,天竺在今天的什么地方呢?看《玄奘西游图》可知,
天竺就是印度。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文明古国“印度”。
教 师:出示学习目标并让学生齐读。
课 件:演示图片《泰姬陵》
老 师:印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光辉灿烂的文化,“一滴爱的眼泪”泰
姬陵就是一个文明古国的见证。文明古国印度在哪儿呢?出示
亚洲全图。
学 生:提醒学生按照纬度、海陆、半球、邻国等分析印度的地理位
置并展示自学结果,老师检查反馈。
老 师:印度的地理位置给他带来了什么影响?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
论一下。
学 生:小组合作探究“印度的地理位置给印度带来的影响”。
老 师:出示印度的民居和服饰、印度洋航海图、印巴军备竞赛等图片提醒学生从温度带、衣食住行、海上交通、邻国关系等方面对印度的地理位置作一定评价。
学 生:展示讨论结果,老师评价归纳。
过 渡
老 师:印度的首都是哪里,位于什么河流附近的什么地形区?
学 生:新德里,恒河附近的恒河平原。
老 师:接下来,我们学习一下印度的主要地形区和河流。
活 动:演示《印度分层设色地形图》
学 生:根据提示找出印度三大地形区并根据地形剖面图分
析印度地势特点;展示自学结果。
老 师:对展示的结果作评价和归纳。安排学生做与地理位置、地形
河流相关的评测练习题。
学 生:展示答案。
老 师:点评归纳。
过 渡:
老 师:恒河不仅仅是印度这个国家的母亲河,还是印度教教徒心目当中的圣河。印度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印度教。出示盛装的牛、恒河沐浴、胡里节,并简单介绍。
学 生:请学生阅读教材说出屏幕问题的答案。
过 渡:
老 师: 一列载有印度教教徒的火车。印度的火车真奇怪,人都挂在
车外面。哎,我们都知道火车有坐票、站票,那在印度是不是
还有“挂票”呢?这说明啥呢?印度人口太多。
老 师:出示中印两国人口赛跑漫画
学 生:阅读漫画,说出世界人口大国前两位及其人口增长趋势。
老 师:归纳整理:中国、印度分别是人口第一、第二大国,印度有望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老 师:课件展示印度人口数量增长曲线图。
学 生:讨论印度人口特点并展示讨论结果
老 师:点评归纳:印度的人口特点是数量大,增长快。
过 渡:
老 师:庞大的人口数量对印度来说是喜还是是忧呢?我们先来看一段简短的视频《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节选。出示问题:人口过多给印度带来了什么问题?
学 生:展示答案。
教 师:归纳整理:人口过多给印度带来了住房拥挤,交通堵塞,环境
污染,就业困难,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但是人多力量大,
人口问题是把双刃剑,它在给印度社会带来忧患的同时,也带
了利益——出示资料。
学 生:根据资料讨论印度的人口优势并展示讨论结果。
老 师:首先归纳整理:人口众多使得印度劳动力资源丰富而廉价,消
费市场广阔。其次点明人口的发展规律:人口增长应当与资源
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相适应。
学 生:做与人口相关的评测练习。
老 师:小结本课知识,见板书
最后,请同学们诵读口诀来巩固本节知识吧:
文明古国有印度,北部边境喜山驻;
恒河平原中间铺,德干高原在南部;
虽是佛教发源地,却以印度教为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