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当代建筑艺术的民族化趋向探讨
内容摘要:当代屮国由于受到全球化、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影响, 大多数城市建筑千篇一律,没有个性。我们的建筑逐渐失去了民族特 性,失去了城市文化的重要精神依据。建筑民族化,是维持、发展本 民族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之一。我国的建筑界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探 索,但并不成熟。以日本为主导的东方现代主义建筑理念可以给我们 一些启示,但不能照搬。
关键词:中国当代建筑民族化
我国从近代开始到当代,由于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本国独特 的地域文化有被湮没的趋势,尤其在建筑方面受到的冲击更大,大量 的重要建筑由外籍设计师完成,这严重削弱了国民对本土建筑文化的 信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建筑设计也 从满足实用需求过渡到对文化审美的追求,这种发展的过程体现了当 代中国建筑艺术的走向。21世纪初,中国建筑艺术明显呈现出对民族 传统文化的重视,开始关注建筑与历史、文化、地域环境之间的相互 关系。这种运用象征性手法和民族风格进行设计的创作思维也引起了 现代建筑创作民族化的广泛讨论。
对当代各国建筑学科而言,“民族化”研究具有某种“内核研 究”的意义。“民族化”是基于文化上的民族化,即所谓的传统性,以 维持、发展本民族文化为基本的价值取向。在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时, 通过有目的地选择、最大限度地消融外来文化,从而在民族文化内核 上赋予新的形式,实现民族文化的重生。2010年,我国上海世博会中 国国家馆的落成,使建筑界看到了中国建筑师表达东方建筑文化的意 愿。(图1)无论它是否成功,目标却是明确的,即建筑艺术的民族化 必然是我国建筑未來发展的趋势。当代中国建筑如何实现民族化,可 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
一、 符号嫁接
将我国传统建筑造型中的局部符号嫁接在当代建筑中,这在 我国接触西方建筑的初期就已经开始,如南京中山陵建筑、广州市中 山纪念堂等。这类建筑需要表现增强民族凝聚力与自信心的社会需求, 它们基本上并没有脱离传统建筑造型。到了当代,我国的新建筑利用 传统符号嫁接表现建筑民族性的日益丰富,它们大多具有删繁就简、 注重文脉的特点,如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图2),把 中国传统园林与江浙传统民居符号运用其中,甚至将一些传统建筑符 号进行变形或抽象化处理,创造出现代建筑的新形式,在传统意象思 维包裹下的现代建筑,表达着地域与建筑的关系。在当代我国建筑领 域,此类作品成为建筑走向民族化的大多数。
二、 形式的“中国式”
“中国式”建筑形式是什么?这包括建筑的物质形态和指导 建筑的理论体系。物质形态方面,目前比较统i的认识是建筑空间、 结构、材料和建筑色彩的利用。在建筑空间上,中国式的建筑一般以 半封闭的空间为主。空间形式讲究既遮阳避雨,又视野开阔,直通大 自然的感觉。而建筑材料上,追求材料的素雅、柔和,注重生态材料 的使用,建筑色彩上大量使用原色调,受光处用暖色、背阴处用冷色。 建筑理论上主要是影响世界的现代建筑思潮和当代中国建筑师的思维 认识。而影响建筑师思维的是我国所处的时代和传统民族的内核文化。 物质形态和理论体系构成了我国当代建筑的形式体系,形成当代中国 建筑的特点,有着一定的规律性。在当代“中国式”建筑里面,具有 代表性的是大建筑、轴线建筑、半闭合空间的建筑、同一“自然”情 结的建筑和整体性的场所等具有民族特点的建筑形式,没有它们是形 成不了 “中国式”建筑的。女口: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图3),就是“中 国式”建筑的代表,整个建筑看似是一个与传统无关的现代前卫的建 筑。但建筑却在空间、结构、材料和色彩等方而均利用民族化的元素。 在空间形态上,外壳的“鸟巢”以一种传统民居冰裂纹的形式塑造了 空间的半封闭效果,新颖激进而又朴实无华;色彩方面,在建筑的内 部大面积使用中国红,利用冰裂纹半封闭空间呈现出来,体现“中国 式”建筑的衬托性的美,整个建筑圆润饱满,与民族的中庸思想相吻 合。
三、“和”的审美
我国传统的审美模型不是建立在一个理论框架体系上的,而 是建立在体悟上。认为客观事物虽是可以认识的,但不能用精确的语 言表达,中国人讲神会,讲心领,讲意得。中国传统建筑思想认为建 筑都是有灵魂的。虚实相生,或外实内虚,或内实外虚,所以中国审 美的基调是天人合一、“尚屮”情结、均衡之美、停顿等,这种审美认 识体现在建筑中就是对建筑形态、空间的本质的探索。对于这一点我 国现代建筑大师齐康的建筑给了我们很好的诠释,如南京雨花台烈士 陵园纪念馆(图4),整体建筑群顺应地形而建,轴线分明、交错有致, 给人以亲切口然之感,而光和混凝土壁体的冷灰色调营造出一种有灵、 安宁的心境。经由这样一种建筑空间,人们便会有灵由心生的意念, 强化建筑自身意境,使民族认知在建筑环境构成中共生的表现出来, 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在我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