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凤阳花鼓》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凤阳花鼓》是一首欢快、很有特点的安徽民歌,易学易唱,歌词质朴。学唱歌曲时,从分析曲谱中的切分节奏入手演唱歌曲,逐步将歌曲处理得更加完整;唱歌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这首民歌的体裁、调式、旋律创作手法、流变性等相关知识,使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民歌特点,加深学生对民歌的喜爱。课堂上注重让学生多动脑动口动手,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悟,理解音乐,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潜质。
二、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的小学生相对比来说比较活泼,课堂纪律也很好,能够随着老师的思维去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将音乐要素的学习贯穿在唱歌教学中,提高学生分析、鉴赏作品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民歌的体裁、调式、流变性、旋律创作手法等特点。
2.能够用正确的演唱方法,准确表达民歌风格的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学唱歌曲和欣赏民歌的过程中,分析歌曲的旋律、节拍、节奏、调式等音乐
要素,感受、体验各地区民歌不同的音乐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演唱体验和欣赏实践中,领略传统音乐文化中蕴含的优秀品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完整背唱歌曲《凤阳花鼓》。
难点:能够准确把握民歌《凤阳花鼓》的风格并能够表达。
五、教学策略
1、以学习歌曲为主线,通过不同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通过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两条主线,使每一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六、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环节
具 体 内 容
设计意图
课前说明
同学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
片段,咱们一起来分享。一会儿请大家来说一说:你都
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出示课件)
通过片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
设
情
景
导
入
新
课
教师:大家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凤阳是安徽省一个普普通通的县,歌曲赞美了它的好风光以及改革开放后,凤阳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师:出示课件
鼓面小巧精致,鼓槌是两根长条,这个鼓也因此而
得名——双条鼓。双条鼓起源于凤阳,又称凤阳花鼓,
在安徽有一首民歌就是以凤阳花鼓为名的,今天我们就
一起来学唱这首安徽民歌《凤阳花鼓》。
(课件出示 板书--《凤阳花鼓》)
通过对视频中乐器的设问、讲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思辨的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小
组
合
作
探
究
新
知
小
组
合
作
探
究
新
知
拓
展
创
作
展
示
自
我
拓
展
创
作
展
示
自
我
讲授新课《凤阳花鼓》
1.带着问题初听歌曲,思考歌曲情绪以及歌词特点?(课件出示歌谱)
教师:这首歌曲曲调自然、质朴,歌词生活化、口语化。歌词中“得儿飘”“另当”等词语出现,给人感觉比较欢快活泼。
2.熟悉歌曲,随歌曲视频边听边唱的同时,跟老师一起拍手,感受歌曲节拍特点。
3、教师随伴奏边歌边舞范唱歌曲。
4、随音乐学唱歌曲,讲解切分节奏。引导学生找找歌曲中“手拿着”、“别的”,“单会”(课件曲谱画圈部分)几个字的曲谱有什么特点?
和学生一起分析歌曲中的三个切分音曲谱,并进行模唱。
(课件出示)
5 5 i | 1 I 6 | 5 5 i | 切分节奏
手拿着 别的 单会
4/4 5 32 12 35 ︳ 一字多音
凤 阳 歌
4/4 5 3 2 1 2 3 5 ︳2 1 6 2 1 -
得儿 另当 飘得儿 飘得儿 另当 一得儿飘
一音多字
教师:同学们,“得儿、另当”这些词语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这些衬词模仿的是什么声音?在歌
曲中又起了些什么作用?
小组讨论,出示课件。
教师:我们用动作来模仿一下“得另当飘”吧?在衬词处设计伴奏。“得儿”的地方模仿鼓声,一起拍腿;“另当”的地方模仿小锣,一起拍手,“飘一飘”我们一起做跳舞的动作。强调学生要将儿化音唱得轻巧跳跃,表现出小鼓声的清脆,有弹性。
6、随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7、分组演唱男女生每人一句随音乐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衬词部分加动作表演唱。
9、教师:我们来观察一下,整首歌曲的曲谱都出现了哪些音符?
生:do 、 re 、 mi 、 soI 、 Ia,以do为主音。
讲解五声调式。(课件出示)
再观察曲谱: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沂蒙山小调的旋律特点)---分析《凤阳花鼓》旋律写作特点——“鱼咬尾”的旋律发展手法。
10、播放江西民歌花鼓调片段,引导学生了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初中音乐_《春节序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音乐_《梨园雅韵各千秋 黄梅芬芳绕心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音乐_《梨园雅韵各千秋 黄梅芬芳绕心头》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音乐_《辛德勒的名单》主题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音乐_《阳关三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音乐_《黄河船夫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音乐_《黄河船夫曲》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音乐_【课】《牧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音乐_【课堂实录】乡间的小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音乐_【课堂实录】凤阳花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音乐_【课堂实录】在那遥远的地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音乐_【课堂实录】春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音乐_【课堂实录】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音乐_【课堂实录】渴望春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音乐_【课堂实录】红旗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音乐_【课堂实录】舞剧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音乐_【课堂实录】西风的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音乐_【课堂实录】采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