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三一文库(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3000 字〕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
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以下是小编
给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
看 !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
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 由于科学技
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
识更新 ; “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 ,人们的观念意识、情
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
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 ,十分
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
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
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
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
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
第 1 页 共 17 页
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 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 增进心身健康,
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
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
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
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
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
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 : 其
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
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
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
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
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
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
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
第 2 页 共 17 页
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
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 ; 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
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
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
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
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
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
至痛不欲生等。
▲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
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
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
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
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
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
第 3 页 共 17 页
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
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
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
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
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
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
的强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