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奇趣”思想的初中中化学教学策略.doc

基于“奇趣”思想的初中中化学教学策略.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PAGE 页 基于“奇趣”思想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1 问题提出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在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与改造自然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受一系列负面事件影响,化学学科形象受到极大伤害,学科地位受到一定冲击。初中化学作为化学学科启蒙,却在短短九个月时间里,既要完成新课教学,又要应付中考检验。为了腾出更多复习备考时间,现实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压缩教学过程、忽视剖析体验、直奔学习结论现象,从而导致化学成为枯燥应试学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呈下降趋势。因此,发掘化学内在价值,重塑化学良好形象,是每一位化学教育工作者应尽责任。   近年,笔者在参加广州市基础教育系统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中学名教师”与“教育专家”培训期间,在理论导师与实践导师指导下,尝试着对所学理论知识与多年教育实践进行整理、反思与凝练,提出了“奇趣化学”教育主张。   2 “奇趣化学”内涵   2.1 “奇趣”与“奇趣教学”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奇”意为“罕见,特殊,非常”、“出人意料”、“惊异”;“趣”意为“趣味,兴味,志趣”、“意向,趋向”。   在“奇趣教学”中,“奇”侧重于教师教学行为,即教师通过教学素材优选、教学方式优化与教学环节重组,突出教学内容与过程奇妙;“趣”侧重于学生学习效果,即学生通过妙趣横生学习活动,引发学习心理趋向、学习动力内化与目标指向形成,并产生恒久学科兴趣。   2.2 “奇趣化学”   在化学学科中,传奇般发展历程、丰富多彩化学物质、奇妙剖析过程、神秘微观世界以及学科成果在能源、材料、环境等方面奇特应用,都是开展奇趣教学绝佳素材。   “奇趣化学”就是化学教师在情境创设、素材选择、过程组织、媒介使用、效果评价以及课外活动等教学环节中,有意识地突出化学学科内在奇妙,使课堂充满悬念、妙趣横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让学生产生持久热爱化学、学习化学、应用化学、服务化学心理趋向,进而发展基础学力、提升核心素养、形成健全人格。   初中化学是化学学科启蒙,理应突出化学学科奇趣特征。奇趣,应该成为初中化学教学最基本追求。   3 “奇趣化学”教学策略   如何开展“奇趣化学”教学?下面试以人教版初中化学“水组成”课题为例加以说明。   3.1 “水组成”课题内容剖析与教学框架   “水组成”课题位于《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初三年级上学期学习内容。该课题无论从知识架构、内容编排还是从教学时间上看,都处于承上启下核心地位。课题内容涉及化学物质、化学史实、实验剖析、微观剖析以及化学概念等多个方面,是一个知识类型较为全面典型课题。   教材中“水组成”课题由“剖析水组成”、“水电解微观解释”与“纯净物分类”三部分组成。教学中,笔者将“微观解释”处理成“微观剖析”与“微观假设”两个环节,提前放在“水生成”与“水分解”两组实验之间,以突出微观建构在化学学习中核心地位;同时,将“氢气验纯”实验后移,与“纯净物分类”一起学习,以突出可燃性气体验纯重要性,并为物质分类学习提供具体物质情境素材。整个课题用两课时完成,第1课时以“微观建构”为核心,通过两组实验剖析水组成;第2课时以“氢气验纯”为基础,通过“三重表征”构筑物质分类概念;课外活动设计为课堂学习内容延伸、拓展与深化。教学框架如图1所示。   3.2 基于“奇趣化学”思想“水组成”教学策略   3.2.1 在情境创设中渲染物质世界奇异   我们生活在形形色色物质世界里,目前已经发现物质达3000余万种,而且每年还有大量新物质、新材料合成出来。显然,中学化学学习无法穷尽所有物质,典型物质及其变化是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学科观念基本载体。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这些承载着化学教育功能物质进行创造性处理,要突出其奇异一面,以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水组成”课题中,虽然水本是学生非常熟悉一种物质,水组成知识本身也并无多大难度,但是剖析“水组成”实验过程与逻辑线索,远比“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结论更为重要。教学中,为了激起学生思维冲突,教师先投影过滤、蒸馏实验图片,帮助学生回忆将自然界水转化成蒸馏水过程,然后展示一瓶蒸馏水,吸取几滴,问:“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学生很容易答出氢与氧);教师追问:“你判断依据是什么?”(学生回答根据水化学式);教师接着再问:“如何用实验加以证明?”(学生支支吾吾,答不上来)。教师板书课题,进入新课。   以上,通过教师有意识地追问与反问,将学生关注点由“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转移到“如何通过实验证明水组成”上来,消除了学生因所学物质太过普通、知识本身貌似浅显而产生懈怠与厌倦情绪,起到了良好渲染导入效果。   3.2.2 在史实再现中凸显化学历史传奇   人类认识化学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历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