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石地质地貌实习丹霞地貌.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五指石地质地貌实习丹霞地貌 五指石地质地貌实习 ——丹霞地貌 实习概况 实习目地: 通过实习,掌握丹霞地貌的形态特征,了解地质构造、岩性及外力作用对丹霞地貌形成的影响。学习野外地貌观察的方法,提高野外视野。 实习时间: 2012年11月26日 野外实习内容: (1).认识五指石地区基本地层、岩石及构造特征。 (2).认识五指石地区山地地貌类型,观察其形态并分析其成因。 4、实习人员: 刘老师、林老师、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1101班全体同学。 5、实习地点: 广东省梅州市平原县五指石山峰 6、实习用具: 扩音器、罗盘、卷尺、皮尺、背包、野外记录本、笔等。 丹霞地貌的概念: 2009年3月,“中国丹霞”申遗材料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审核,正式成为“申遗”提名项目,2010年7月提交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表决,8月1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 自1939年陈国达首先提出丹霞地形,即丹霞地貌的概念以来,在曾昭璇、黄进和彭华等广大学者的努力下,中国丹霞地貌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至今地学界对丹霞地貌的概念或定义的认识尚未一致,尤其近20a来,它是丹霞地貌基础理论中讨论最多的课题。【2】 1983年《地质辞典》:指厚层、产状平缓、节理发育、铁钙质混合胶结不匀的红色砂砾岩,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侵蚀、溶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形;1983年《地理学词典》:指巨厚红色砂砾岩上发育的方山、奇峰、赤壁、岩洞和巨石等特殊地貌;1988年黄进: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斜的厚层紫红色砂砾岩层之上,沿岩层的垂直节理由水流侵蚀及风化剥落和崩塌后退,形成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丹崖赤壁地貌称为丹霞地貌;1990年曾昭璇、黄进: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崖奇峰的总称;1991年黄进:有陡崖的以砂砾岩为主的红色碎屑岩地貌称为丹霞地貌;1991年彭华:丹霞地貌是一种发育在红色砂、砾岩之上,主要由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塌所形成的以赤壁丹崖为特征的地貌类型;1993年周定一:丹霞地貌发育于中生代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斜的厚层陆相紫红色或红色碎屑岩系之上,沿岩层断裂或节理由水流侵蚀、风化剥落和崩塌,形成的丹崖赤壁地貌;1993年刘尚仁:丹霞地貌是由沉积岩构成的丹崖赤壁群地貌;1993年杨颖瑜:发育在红色岩系的地层中,具有丹崖赤壁形态的地貌称为丹霞地貌;1994年彭华:发育在红色陆相碎屑岩基础上,以赤壁丹崖为特征的一类地貌称为丹霞地貌;1995年黄进:有丹崖的红色陆相碎屑岩地貌称为丹霞地貌;1998年罗成德:丹霞地貌是由红色陆相碎屑岩发育而成的以赤壁丹崖为特征的地貌。【2】经过几年的讨论,意见逐步趋于统一,“红色陆相碎屑岩”作为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和“赤壁丹崖”或“陡峻坡面”作为形态限定为大部分学者所接受。丹霞地貌的定义可以表述为:以赤壁丹崖群为特征的红色陆相碎屑岩地貌。【3】 丹霞地貌是由砂岩砾岩为主的沉积岩经侵蚀作用所形成的赤壁丹崖群地貌。构成丹霞地貌的岩石是红色砂岩(含砂砾岩)、砾岩为主的沉积岩。丹霞地貌概念中的沉积岩,是指已固结的岩石而不是第四系松散或半固结的土层。所谓红色,一是指岩石本身的颜色,不只是其风化壳的颜色。二是指含有红色色调的颜色都称为红色,包括红、褐、紫、橙、褐黄、灰紫,等。三是指宏观颜色,不管红层盆地中的岩石是否含有白、灰、绿、黄、黑,等其他颜色,只要仍以红色为主,人们视觉感观上是红色就可以了,不属红色的砾岩不能形成丹崖,不能称谓丹霞地貌。【2】红层在我国分布面积>30万km2,主要散布在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红层地貌景观以广东仁化的丹霞山发育得最为典型,称之为“丹霞地貌”。这是由我国着名地貌学家华南师大地科院的曾昭璇先生等学者在解放后命名的。在我国东南丘陵红色断陷盆地中,堆积着很厚的中生代和新生代老第三纪的红色地层,故称之为“红色盆地”。“红色盆地”中出露的这些老第三纪红色砂岩、砂砾岩、砾岩,名为“丹霞群”。“丹霞群”是在老第三纪干湿交替明显而炎热的山间盆地环境下堆积,经强烈的氧化作用和钙质胶结,最终形成红色岩系,简称为“红层”。 丹霞地貌的分类: 黄进等(1992)从地层倾角大小、红层之上有无盖层、丹霞地貌所在气候区、发育阶段、形态特征和有无喀斯特化

文档评论(0)

137****37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