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丝路“糖史”
中国人食用及制作蔗糖的历史十分悠久, 其发展历程同陆上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都有
着密切的关系。
甘蔗原产热带,公元前传播、种植于印度及南洋地区。 先秦时期中国南方就已开始种植及
食用甘蔗,常见的食用方法为生啖或榨取“柘(zh e )浆”直接饮用。 后来,人们也尝试对蔗
浆粗加工,即以曝晒煎煮去掉蔗浆中的部分水分,制成浓度较高的“蔗饧 (t d ng)”。“蔗
饧”乃是一种稠厚的糖浆,若是进一步冷凝, 可以固结为赤褐色的糖块,因其形色似石,味
甜如蜜,得名“石蜜”。不过,这种粗制糖块水分含量大,极易溶解,不易运输。而在不产 甘蔗的北方,人们要想品尝石蜜的滋味,就得依靠沿丝绸之路远道而来的外国使团和西域胡
商。他们带来的“西极石蜜”产于西域, 因经过高超的脱水处理而呈干燥的饼块状, 不但易
携带,易储存,而且滋味品质都优于南方粗制的蔗饧。
公元661年,唐高宗命人从印度请来 10位制糖专家,利用印度的“竹甑(z e ng)法”制出
了颜色较浅亮的精沙粒糖“煞割令”。 自此,天竺制糖法在中华神州落地生根, 而印度的制
糖技术也在新的环境、 新的理念下获得富有想象力的改进与完善, 为中国在世界蔗糖文化中
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
北宋时期,四川一带的匠人凭借“窨制法”,造出了一种异常细腻、 净白、美味的结晶糖
霜。苏轼有诗云“冰盘荐琥珀, 何似糖霜美”,黄庭坚也以“我舌犹能及鼻尖”的俏皮诗句, 极言糖霜的美味。
到了南宋绍兴年间,随着甘蔗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制作技术的推广, 糖霜在满足南方本地用
糖需求的同时尚有富余。 于是,产于南方的糖霜不但乘船北上,而且也漂洋过海, 向南销往
占城、真腊、三佛齐、单马令等南洋国家,甚至到达波斯、罗马等地。“中国糖”由此开始
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
元朝崛起后,中外文化交流达到新的高峰。 一些阿拉伯制糖人来到中国, 将他们较为先进
的“树灰炼糖法”传授给了福州糖工,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白糖的质量。 《马可•波罗游记》
中提到,福州人能大量炼制“非常白的糖”。 这种大规模、高效率的白糖生产,对于提升中
国糖的国际竞争力、激发进一步技术革新,是很有帮助的。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人在以往制糖技术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发明出“黄泥水淋脱色法”,
生产出洁白如雪、颗粒晶莹的精制蔗糖, 其中最为雪白细腻的被称为“西洋糖”。 此时中国
人已凭借手工脱色技术, 在世界蔗糖生产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 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角色是
输出而非输入。“西洋糖”出口的目的地也较以往更多, 航线距离更长,不仅包含占城、暹 罗等“老主顾”,还覆盖了日本、波斯湾及欧洲多个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制造的白糖与脱色技术在明代传入印度孟加拉, 此后在印地语、孟加
拉语等几种印度语言中, 白糖均被称为“继尼”, 意为“中国的”。“继尼”与唐代的“西
极石蜜”“煞割令”遥相呼应, 分别在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上,见证了千百年来中外各国因
蔗糖结下的缘分,以及彼此间互通有无、 愿结友好的恒久心意; 也见证了中国在促进东西方 文化交流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中国古人于蔗糖制造历程中展现出的开阔胸怀与精进精 神,在古老丝路重焕新生的今天,仍可成为文化传承的一盏明灯。
选文主体部分以 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 。
下面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蔗饧”与“西极石蜜”相比, 在干燥程度、运输方便性、滋味品质方面都有较大差距。
唐代引进的印度制糖技术在中国获得改进与完善,为中国在世界糖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奠定了基础。
“竹甑法” “树灰炼糖法”是从国外引进的制糖技术,“窨制法” “黄泥水淋脱色法” 是中国人发明的制糖技术。
石蜜、糖霜、“煞割令”是中国生产的蔗糖品种,“西极石蜜”“西洋糖”是外国生产 的蔗糖品种。
第④段引用苏轼和黄庭坚的诗句,有何作用?
65•第⑦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主要”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66.请简要分析第⑧段画波浪线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答案】
时间 中国蔗糖因丝绸之路而不断发展的历史 (历程)。
D
生动形象说明了糖霜异常细腻、净白、美味的特点;同时增强了文章的文化韵味。
不能去掉。因为“主要”表明中国在国际蔗糖市场上以输出为主, 输入为辅;去掉
后则变成只输出,不输入。这与实际情况不符,“主要” 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
严密性。
结构上,呼应开头,总结全文。内容上,总结出了 (中国古人在蔗糖制作历程中所 体现出来的)开阔胸怀与精进精神,并指出其 (在古老丝路重焕新生的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年5月23日福建省福安市教师县乡选调《教育综合知识》真题试卷及标准答案【有解析】_2969.doc VIP
- 春江花月夜(说课课件).ppt VIP
- 2025年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带答案.docx VIP
- 自考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河北)考前密押120题及答案含解析.docx VIP
- 结婚2周年纪念日感言PPT.pptx VIP
- 《旧唐书·郭孝恪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docx VIP
- 2023年2月13日福建省邵武市乡村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试卷及标准答案【有解析】_2053.doc VIP
- 直流系统考试题.pdf VIP
- 高考英语任务型阅读高频词汇.docx VIP
- 小学四年级英语阅读理解20篇(附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