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选
陆游诉衷情赏析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去赏析陆游的《诉衷情》呢?下面是我整理的陆游《诉衷情》赏析以供大家阅读。
陆游《诉衷情》原文
当时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陆游《诉衷情》译文
回想当年为了建立战功以求得封侯的机会,曾经满怀壮志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那段从军戍边的生活已经像梦一样,不知消失到哪里去了;当年穿过的貂皮战袍因长期不穿,也已经积满尘土暗淡无光了。
侵略者还没有消灭,可是自己却早已两鬓斑白,想起来只能白白地暗自流泪。人这一生啊,真是难以料想,虽然心里还常常想着去边塞杀敌,可如今却只能慢慢地老死在家园。
陆游《诉衷情》赏析一
这首词虽然具体写作年代不详,但可基本确定是写于诗人晚年隐居的山-阴-农村的那段时间。作品回顾了诗人当年的军旅生涯,追述了后半生的人生历程,抒发了壮志未酬的内心愁苦。
“当时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作品开门见山,简要地概述了自己曾经的军旅生涯,这是诗人对当年在梁州参加对敌战斗的心情与生活的概括描述。诗人陆游满怀一腔报国杀敌之志,单枪匹马驰骋万里疆场,想要通过建立一番不朽的功业以“觅封侯”。“觅封侯”,小而言之,是为了光宗耀祖,改变自己和妻室子孙的生活和地位,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也无可厚非;大而言之,也是为了更好地为国效力,更大限度地寻求救国之路,施展兴邦之志。并不像有些人理解的仅仅是为了“欲求高官厚禄、封妻萌子”和“对权势地位是多么的向往”。那样理解对陆游是不公平的。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这两句是诗人对眼前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流露了有志而不能施展的遗憾。“关河”,泛指边地险要的战守之处,也是指当年奋勇杀敌的经历和记忆。“梦断”,其实那些“梦”是无法“断”的,尽管自己被迫无奈退隐还乡,尽管如今已“貂裘”“尘暗”,尽管当年的戎马生涯早已成了过去,但是当年驰骋沙场的经历与记忆还是依然魂牵梦绕,历历在目,历久常新,怎可能因岁月更迁就“梦断”呢!?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这组词句深切地抒写了诗人对国事的担忧,对自己的无奈,也隐隐地流露了对时政的不可言喻之情。“胡未灭”,说明侵略者仍然嚣张;“鬓先秋”,慨叹自己年事已高,已经没有了当年的报国之力;“泪空流”,既有无力报国之悲苦,也有被迫退隐之痛心,还有对时政黑暗之无奈。
“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这一组词句,深刻,悲凉,苍劲,有力。自己原本是充满报国之志,谁料却被排挤退隐,如今即使天天梦想奔赴边地奋勇杀敌,可事实却只能隐居“沧州”,眼看着自己慢慢老去。“此生难料”,告诉人们没想到自己这样一个满怀报国之心的人竟然只能“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多么的令人潸然泪下!这是年迈的诗人血与泪的凝聚,心灵深处的呼唤慨叹的最强音,难怪能为历代传送。 这首词在意境方面,语言通俗而感情真挚,情感悲愤而不消沉。堪称忧国忧己的名篇。
陆游《诉衷情》赏析二
积贫积弱,日见窘迫的南宋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但这又是一个英雄“过剩”的时代。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壮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风雨,英雄的本色,艰难的现实,共同酿成了这一首悲壮沉郁的《诉衷情》。
作这首词时,词人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但壮志不得实现,雄心无人理解,虽然“男儿到死心如铁”,无奈“报国欲死无战场”,这种深沉的压抑感又形成了词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词作说尽忠愤,回肠荡气。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开头两句,词人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当年”,指乾道八年1172,在那时陆游来到南郑今陕西汉中,投身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在前线,他曾亲自参加过对金兵的遭遇战。“觅封候”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候”的典故,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自许封侯在万里”《夜游宫》,一个“觅”字显出词人当年的自许、自负、自信的雄心和坚定执着的追求精神。“万里”与“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匹马征万里,“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谢池春》,呈现出一派卓荦不凡之气。“悲歌击筑,凭高酹酒”《秋波媚》,“呼鹰古垒,截虎平川”《汉宫春》,那豪雄飞纵、激动人心的军旅生活至今历历在目,时时入梦,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强烈的愿望受到太多的压抑,积郁的情感只有在梦里才能得到宣泄。“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在南郑前线仅半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