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其三.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品一杯传递民族灵魂的苦茶   一场千年的大雪,冻结了流逝的时间,唯有萦绕耳边的感慨绝唱。死,并不是终结,他以湘江孤舟上那一具尸骨,向我们传递一种穿越千年的民族大义!   杜甫,久违了!沏一杯苦香的茶,我开始谈他。不,更确切地来说,是读这杯又苦又清又香的茶,我想知道苦茶中传递的是什么样的真味。   茶很苦,读得也苦。尽管衣衫槛褛,饥寒潦倒,他们仍然高呼疾喊,为老百姓的疾苦担忧,从来没有放弃过理想,从而成就了千古史诗。   读千年史诗,依然能感受得到那一场曾经吹破一所茅屋的秋风,和秋风也吹不冷的赤子之心。我诧异,甚而惊悚。如何才能读懂他,读懂这杯苦茶传递的真意?我苦苦思索。    读他一遍遍,我懂得为什么沧桑的岁月与冷酷的历史会选择他,让他来雕刻历史、传递真情。那是因为他有一颗忠诚的心,一种爱国爱民的责任感!尽管茅屋被秋风所破,他依然呼吁“独使至尊忧社稷,众臣何以报升平”,为皇帝担忧,为国家担忧;尽管妻儿饥寒潦倒,他依然高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总是推己及人,处处为民着想,而不以自己的处境为意。   读他一回回,却读不懂;茶里藏真意,却品不出。人生的苦难都让你来承受吗?难道你的一生只有苦难吗?   我叹息。你就不能媚俗一点,来保住那一顶小小的乌纱帽吗?你就不可以低一下高扬的头,来安抚一下快要冻死的妻儿吗?也许你少点批判,少一点对寒士的担忧,你的生活将会变样!    然而,为了传递,为了博爱,这杯苦茶始终是那样的执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你还在为老百姓的疾苦悲恸流泪。“夜宿石壕村,有吏夜捉人。”你咬着牙记录真实的历史细节。然而,当你在为老百姓的疾苦担忧时,你自己也是一个饿得奄奄一息的人。直到冻死在湘江的孤舟上,你一心所系的始终是天下百姓!    我终于懂了,懂得了杜甫,懂得了这苦茶传递的真意。这是一杯需要细细品味的苦茶。杜甫,他感慨世态,忧国忧民,始终以他刻骨铭心的文字与苦难对抗到底。   湘江那一片孤舟,承载着一具不朽的尸骨,诉说着一段凄苦的唐朝,传递着—种永恒的民族精神! 一、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 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 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 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课前阅读准备】 1.杜甫的生平经历 杜甫 (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少陵野老”,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诗史”,他亦被称为“诗圣”。 杜甫出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 (一)、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年(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年,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涉世不深) (二)、 天宝五年至十四年(746-755),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但均无结果。直到天宝十四年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小小的参军之职。仕途的失意困顿和生活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创作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丽人行》、《兵车行》、《出塞》(忧国忧民) (三)、肃宗至德元年(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最盛。杜甫也尽历艰危,但创作成就很大。长安陷落后,他北上灵武投奔肃宗,但半路被俘,陷贼中近半年,后冒死从长安逃归凤翔肃宗行在,受左拾遗。不久因直谏忤旨,几近一死。长安收复后,回京任原职。758年5月,外贬华州司功参军,永别长安。759年,对政治感到失望的杜甫辞官,于年底到达成都。组诗“三吏”、“三别”。 (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 (四)、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三年。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年。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开始了“漂

文档评论(0)

金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