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解析往年高考作文真题助考2021年高考作文:得诸文质兼美,源自读写俱佳.docxVIP

系列解析往年高考作文真题助考2021年高考作文:得诸文质兼美,源自读写俱佳.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系列解析往年高考作文真题助考2021年高考作文:得诸文质兼美,源自读写俱佳 2021年高考北京卷试题,吸引大家眼球的是古文阅读题的变化,似乎微写作方面波澜不惊,与去年相比保持了一致性。但这种延续中,对考生语文能力的要求正在逐步凸显。 这里所说的语文能力就是: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读得“进”,写得“出”。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2021年高考北京卷微写作题目: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呐喊》中哪一篇作品的结尾,令你印象深刻,给你带来启迪?要求:复述大致内容,陈述理由,150字左右。 在《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中,选择一位“内心强大”的人,写出其“内心强大”的表现。要求:写出人物姓名,150字左右。 在《边城》《红楼梦》中,谁是“心清如水”的人?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赞美他(她)。要求:写出赞美对象的姓名和特点,不超过150字。 三道题均与名著阅读相关,这是对2021年考试形式的延续。三道题的侧重点虽各有不同,但共同点是:要对名著阅读得足够细致、深入,有合理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并能够写出来。 第题中“作品的结尾”这一要求,使得读原著读得不细的考生就无从下手了。“启迪”“复述大致内容”“陈述理由”的要求,使能够“读进去、有思考、表达得出来”的考生脱颖而出。由于有“陈述理由”这一要求,第题较后面两道小题,在语言表达上更强调语句间的逻辑性。 第题表面上看是一个比较容易的题,但实际上它在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方面毫不逊色于第题。 首先,这道题较第题,淡化了对作品实际内容的“复述”,而强化了对名著理解方面的要求。第题需要考生“写出其‘内心强大的表现”,因此考生首先要读懂什么是“内心强大”,然后借助自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选择人物,之后借助自己对人物行为的理解选择能够表现其“内心强大”的情节或细节。 其次,这道题在语言表达方面的要求是隐性的。较之第题的“复述”“陈述”,第题仅仅要求“写出”,看似没有任何要求,但这个“写”字,可以由以下两种方式来呈现“:叙述人物事迹,加以分析”或“通过对作品某一内容的再加工来表现”,无论是第一种还是第二种,对考生的语言表达都有较高的要求。 第三,某个人物“强大”的“表现”,是在名著阅读中容易发现的,但要在写作中体现人物的“内心”,则需要认识的深度和遣词造句的精准。 第题在第题的基础上,减少了“陈述理由”这一显性要求,但实际上,“赞美”要围绕“心清如水”这一特点来抒发。它在第题的基础上,加上了表达方式上的要求:“诗”或“抒情文字”。因此,选择这道题的考生,在阅读的精度、深度方面和选择前两题的考生不相上下,但需要更强的语言创造力。 可以说,三道题在对考生的阅读精细化、理解深入程度和个性化表达的精准、精彩方面均提出了要求。无论选择哪道小题,高分考生都需要对原著细节有准確的记忆和理解,个性化解读作品、人物,理解深度与作品格调吻合,同时,表达得体、准确、流畅,用语书面化,能娴熟使用不同句式、术语,恰当准确地引用相关作品原文或其他文学研究资料,语句间关联紧密,思路合逻辑,表达富有文采。 一言以蔽之,微写作的高分卷需要做到“文质兼美”。 那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我们从对以下示例的分析中可以获得一些启示。 示例一 《呐喊》中《药》篇,尤令我印象深刻。花覆茔冢,寄革命以光明,奋仁人之志气;乌鸣苍穹,喻贤良无靠之枝,化精卫填海之事;中华相逢,期志士与民众相解,引读者与评家赞誉。以兹希望之景,书乎慷慨悲凉之后,或少消极,免绝天下之望,不塞四海之智,可谓兼得焉。余每览至此,莫不深感先生用心良苦。夏瑜之同志者,当为之振,余虽后人,亦铭心而有所悟焉。 示例二 《呐喊》中《孔乙己》结尾那一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令人印象深刻。“大约”表示推测,而“的确”则是肯定的口气。按照孔乙己最后的样子推断,他一定会因贫而死,但再也没人谈起他,所以也不能确定。这句看似矛盾的话却尽显人们对孔乙己的无视。鲁迅先生只用了短短的几个字就刻画出人们的麻木和冷漠,给人以思考回味的空间,如同中国画中的“留白”,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上面两个示例均表现出作者对《呐喊》中作品细节的精准把握,同时表达方面也令人称道。作者对名著的记忆准确、清楚,如“乌鸦”和最后一句话“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能够对这些内容有深刻合理的理解,如示例一所理解的乌鸦与贤良无所依、精卫填海等的关联,示例二所理解的技巧上的效果等;在有上述解读的同时用富有逻辑的语言、富有个性化的表达来呈现自己阅读名著的内在体验,如二者都呈现出的严谨的逻辑性,又如示例一采用的文言文语言形式,示例二结尾借用中国画艺术特点的评点,都富有

文档评论(0)

软件开发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深圳鼎云文化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G24KH9F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