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原阳县第三高级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

河南省原阳县第三高级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7 - 河南省原阳县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每题2分共 60分 1.明代山西商人范士逵“占良田数百亩”,清代山西商人亢氏建造的亢园“长里许……临河造屋一百间,世人呼之为百间屋”。这反映了(  ) A.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B. 传统观念阻碍了明清商业的发展 C. 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经济发展 D. 土地集中阻碍了经济发展 2.《三辅黄图·未央宫》:“织室,在未央宫,又有东西织室,织作文绣郊庙之服。”《汉书·百官公卿表》:“少府属官有东织、西织令丞,河平元年省东织,更名西织为织室。”这两段文献资料中涉及的都是(  ) A. 民营手工业 B. 官营手工业 C. 家庭手工业 D. 私营手工业 3.“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最主要反映了( ) A. 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B. 井田制的瓦解 C. 人口膨胀的压力 D.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4.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 井田制开始瓦解 B. 商品经济发展 C. 小农经济兴起 D. 家庭手工业产生 5.唐代诗人张籍的《凉州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这首诗反映了(  ) A. 丝绸之路的兴盛 B. 古代玉石业的发达 C. 陶瓷之路的兴盛 D. 古代畜牧业的发达 6.关于蜀锦的一组史料。《丹阳记》曰:“江东(吴国)历代尚未有锦,而成都独称妙。故三国时,魏则资于蜀,而吴亦资西道。”《益州记》:“锦城在益州南筰桥东流江南岸,蜀时故锦宫也,其处号锦里。”《诸葛亮集》:“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丝织品收入是蜀国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B. 蜀国织锦业属官营手工业的范畴 C. 蜀地丝织技艺在三国中居领先地位 D. 蜀锦质优价廉,其时已销海内外 7.下列言论中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  ) A.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B.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C. “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D.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8.古代民谚“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反映了(  ) A. 封建社会以农为本 B. 封建经济的特征是自给自足 C. 封建社会商业兴盛 D. 封建统治者重视商业和农业的发展 9.《周礼·秋官司寇·薙氏》载:“掌杀草,春始生而萌之,夏日至而夷之,秋绳而芟之,冬日至而耜之。若欲其化也,则以水火变之。”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 A. 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B. 动物性肥料的严重不足 C. 劳动人民的勤劳本质 D. 农业上重视适时耕作 10.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这表明当时(  ) A. 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 放宽了对商业的限制 C. 市民阶层逐步扩大 D. 商税是宋代的重要财政收入 11.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可以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  ) A. 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 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 C. 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 D. 将所有土地公有化 12.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中国最早将丝绸这张“名片”送往西方是在(  ) A. 战国 B. 汉朝 C. 宋朝 D. 明朝 13.江浙地区,唐宋时期有“东南之田,所种惟稻”,明朝中后期出现“郊原四望,遍地皆棉”,这种变化造成的深远影响是(  ) A. 重农抑商政策的消失 B. 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C. 民众衣食结构的改变 D. 生态环境的恶化 14.“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表明清政府( ) A. 禁止外国商人来华 B. 重视维护外商利益 C. 加强沿海军事防御 D. 严格限制对外交

文档评论(0)

jiaoyuguanlij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