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人的穿故乡随笔散文.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家乡人的穿故乡随笔散文 古人都是衣食住行,我先说说故乡人的穿衣。 过去,乾州人着衣有古朴色、有仪式感,缺变化,缺个性。老汉 大都以黑灰色制服装为主,天气稍冷或头发稀缺者好戴一顶保暖皮质 棒球帽,仍然没有色彩。中年人则是短夹克长西服,外面套着大棉袄, 以军大衣和各类工厂免费发放之衣物为主。这些生活年条件好了,冬 季穿外套羽绒服的人也多了,偶然也能遇到穿国际大品牌的。青少年 学生喜好运动服,一是因为运动服是校服不得不穿;二是穿运动服宽 松舒适适合年轻人发育成长。颜色也大都是绿白、蓝白搭配为主,这 样的乡镇衣风,不就是一副现实的水墨画,黑灰衬底。 虽然乾州人很少有人穿大红大绿的花衣服,但不代表不产花衣 服。上世纪80年代乾县三眼桥大市场,每年把 6000多万套服装销 售到全国各地。做服装生意的人个个都是万元户, 这在当时可是大新 闻。不过好景不长,听说是有几个生意人为了挣钱,心硬是给黑了。 从浙江人手里买的化纤布不按时结款, 或是以劣充好退回去,让浙江 商人大失所望,再也不和乾县人做生意了,信誉丢了,市场也就垮了, 红红火火的三眼桥大市场渐渐的萎缩了。 乾县那时最阔气的要算乾陵大酒店了, 我在乾县上学时,听谁讲 能去乾陵大酒店吃一顿饭,周围的空气也能瞬间凝固,那是有多大的 荣光,好像比现在当人大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开会还要牛 X,前后左右 以肩长为半径抛出羡慕的眼神,听他们讲酒店的前台挂着世界各地的 时间表,纽约时间、伦敦时间、墨尔本时间,这几个表是开辟通往世 界的直观载体。可听说现在的乾陵大酒店关闭了,倒是有个四星级的 唐宫酒店兴腾起来,气派和档次可比乾陵大酒店高多了 ! 记得我在家乡上学时,有一年要参加中学生夏令营,老师说让我 们大家好好洗个澡,对于缺水的乾县城,洗澡大概只有结婚、过年这 样具有仪式感的节日才配的上吧。而且对于我们中学生每次2块钱的 洗澡费也觉得有点浪费。我们班的鬼才张楚出主意说,乾陵大酒店住 一天是60块钱,咱们每人5分钟洗澡,一天能洗288人,就算有人 时间长,洗够200个人应该没问题。所以张楚的主意马上得到了落 实,更可怕的他还打了邻班的主意,没想到这小子在这件事上净赚了 30块钱,不过他倒不贪,请我们吃了好多当年很难吃到的菠萝、荔 枝等水果,可以说是和我们共享了他的经济头脑的成果。 提起共享经济我始终有个疑惑,当年的小偷和如今的共享经济平 台有何不同?打着“以己之技,为人解难”的幌子,小偷是盗人钱财, 借贷公司又何尝不想骗人钱财取人性命,自己想想便是。提起小偷, 便少不了我的同桌开明,记得见面第一句话,我是贼小田的,立马给 自己贴上了标签?他给我说了好多贼小田村里的故事,几个婆娘家洗 衣服时攀比,我老汉昨天在县城里偷了辆自行车,另一个则说我老汉 偷了个泵,其她几人马上附和,还是你老汉真厉害。胜利者用手搓衣 服的力气也比刚才大了好多,心里面也浮现出一幕幕幸福生活奔小康 的画面来。 曾经的幸福那么简单,一碗羊肉泡,一件新球衣,一双运动鞋, 甚至一个温水澡,都会让人获得幸福感。可现在很多人开着豪车住着 豪宅却一肚子的苦恼。当官不到副部级算是白努力,挣钱不拿亿计就 是不成功。现在回到这个熟悉的县城,隐约间能够听到自己曾经读书 的声音,能够看到全省状元王碧波、高大林的旗帜还在县城路灯两侧 挂着,不过这一切都过去了,听到的只有盖楼时轰隆隆的搅拌机声音, 只有商铺做买卖的叫喊声。 高庙、风水台、城隍庙,这是我上学的三个地方,比北京什么皇 城根、平安里、中关村大气多了。我们那年在学校的时间很长,没有 时间去参加什么辅导班,整个生活都在学校,当时我们同学间很单纯, 吃一样的餐标,穿一样的衣服,无非就是在鞋上做点花样,有钱人穿 个运动鞋,像我经常穿的千层底,当年运动会最热闹的就是到处借鞋, 学校为了方便学生还专门设了换鞋处, 一下场就找人换鞋,你穿了他 穿。现在想想我的脚气就是那个时候传染的。 走了大半天见到的都是老汉和老太, 或者怀中抱着第三代,年轻 人很少,听他们说大都去外面打工去了,有去外地的,也有去西安、 咸阳的。看来利益导向是良策啊,什么秦人坐家不出门,豫人逃荒行 千里,现在一切都变了,纵有良田百倾,不能变现一切白搭。年轻人 走了,就剩下老人了,公园、广场、医院外加菜市场,都是老年人聚 集的好场所,也有太阳底下板凳一坐不问世事,思考人生的老汉。当 然穿的也是制服外套加皮质棒球帽。 本文为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