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1 技术路线;7.2.1 HEC-RAS 模型;7 模型模拟及目标可达性分析
7.2 延芳淀湿地洪水分析模型;7 模型模拟及目标可达性分析
7.2 延芳淀湿地洪水分析模型;7.2.3 HEC-RAS 模型建立;项目建设前水位分布
;;;;项目建设前流速分布
;项目建设前流场分布
;项目建设前流速分布
;项目建设前流场分布
;项目建设后水位分布
;;;;项目建设后流速分布
;项目建设后流场分布
;项目建设后流速分布
;项目建设后流场分布
;;;;;本次根据流域模型需要模拟的空间范围、时间尺度和模拟内容选择使用DWSM模型。该模型经过逐步完善,可以有效地模拟单次暴雨或短期内连续降雨引起的地表径流、亚表层流、洪水波的演进、土壤侵蚀、泥沙和来自农业区、城区的农药等污染物的迁移情况。DWSM主要由三个模块组成:水文模块、土壤侵蚀和泥沙迁移模块、农药和污染物迁移的模块。DWSM以坡面为模拟的基本单元,每个坡面采用各自的雨量过程。可以模拟超渗径流、地表径流,壤中流,地表侵蚀,泥沙运移,河道侵蚀、淤积以及水流、泥沙和农业化学物质的洪水演算及水库洪水演算情况。同时,该模型也可用于不同管理方式的效果评估,如滞洪区的选择,不同植被覆盖率和地下管道对出口流量的影响等。
DWSM适合模拟的流域范围从几平方千米至几千平方千米,采用的时间步长从几分钟到几小时。当模拟具体流域时,需要先把流域划分成有相对均匀属性的子流域,每个子流域由河道及两岸边坡面组成。这种划分充分考虑了流域不均匀性,河道部分用河道的坡度、长度、糙率以及描述断面形态的参数代表整个河道的性质。右图(上)是子流域坡面和河道的概化示意图,其中数字1-6代表不同子流域的坡面;右图(下)是坡面与河道水流流向及相互关系示意图,i1,i2代表不同坡面各自的降雨强度,q1,q2代表地表径流单宽流量,qs1,qs2代表壤中流单宽流量,A为河道某个断面的断面面积。;2)坡面汇流
(7.4.1-3)
(7.4.1-4)
式中:A为水流的断面面积,m2;q为侧向入流的单度流量,m3s-1m-1;Ie为净雨雨强,ms-1;t为时间,s;x为从起点向下游的距离,m; α为运动波系数,α =s1/2/(na2/3),其中S为河床坡度,n为河道的曼???系数,m为运动波指数,m =(5-2b)/3,其中a为1.0,b为0.0。
3)壤中流
下渗后的部分水流会以潜流或壤中流形式沿坡侧向坡面下段流动,最后汇入河道,另一部分继续向土壤深层渗漏,不参与河流演进。DWSM采用动蓄水模型来描述侧向壤中流的流动过程。尽管该方程针对山区流域提出,但实践证明它同样适合缓坡度平坦流域的模拟。侧向地下水流动表达式为:
(7.4.1-5)
(7.4.1-6)
式中:qs 为地下水流出口处单宽流量,m3s-1m-1;Ks 为饱和水力传导度,ms-1;sinα为坡面坡度;Sexcess为存储在坡面饱和区可出流的单宽水量,m3m-1; ?为下渗率,ms-1; L为坡面长度,m;θs 为饱和含水量,m3m-3; θd 为田间持水量,m3m-3。;3)河网编码原理
在重力作用下,水流从流域上游向下游依次演进,开始于坡面的最高点,终止于水库或流域出口的河道。DWSM采用一种充分利用内存的方法,把源于坡面、河段和水库等计算单元的流量过程临时存储在一个二维矩阵中。当变量被读取后,该内存就被释放以节省计算资源。具体方法是:时变的流量以行的形式存储在二维矩阵中,坡面、河道和水库的计算顺序以列的形式存储在矩阵中,基于流域河网的复杂度来确定二维矩阵的列数。如果子流域总数为N,河道数也为N,坡面数为2N,计算单元总数为河道数与坡面数总和,为3N。河网编码服从占用内存最少,运行效率最高的原则,从任何一个级数最小的河段开始,沿水流流向每遇到新的河段依次递增。遇到交叉河流时,从该交叉河流的最小一级或离交叉点运动路径最远的河段开始编码。右图(上)中(a)、(b)河网编码都符合这个要求,因此运行效率是等价的。
右图(下)所示的河网为例,该流域河段数为17,坡面数为34,计算单元总数为51。河段与坡面的关系为第i个河道在DWSM中的序号为34+i,对应第2 i-1,2 i个坡面。下页中表格以右图(下)中河网(b)为例进行编码,按照这种编码规则可以准确得到整个流域的河网计算顺序。;(2)水流演进及河网编码
模型计算时,坡面1和2的水流汇入河道1(河道1的计算单元是35),假定坡面1和2分别存储在内存所分配的第1列和第2列位置,当计算河道1的流量时,需要调用坡面1和坡面2的流量值。因为每个计算单元存储的值在模拟时只被调用一次,计算机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