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卷第 PAGE 1 页共 NUMPAGES 3 页
环境法环境法综合练习试卷(环境法)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
选择题
填空题
解答题
判断题
计算题
附加题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1、“可持续发展”是整个人类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唯一可供选择的途径。( ) 2、在我国,国家、国家机关、法人、公民等都可以是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 ) 3、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并非所有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都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 4、“三同时”制度为我国独创的一项制度。( ) 5、“限期治理”的概念,在我国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提出。( ) 6、环境行政处罚的性质是一种以惩戒违法为目的的具有制裁性的具体行政行为。( ) 7、环境行政强制执行在执行过程中不允许有执行和解。( ) 8、我国《水法》所说的水资源只包括地下水。( ) 9、我国从1982年开始在湖南张家界建立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 ) 10、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1982年12月10日签订的,1994年11月26日生效。( ) 11、根据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将环境问题分为( )和( )两大类。 12、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中,对( )作了确认。 13、排污单位缴纳排污费后,并不免除交费者应当承担的( )、( )的责任和法律规定的其他责任。 14、工业污染源中的( )对环境的污染贡献最大,被称为( ),是我国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 15、《水污染防治法》第43条规定,在开采多层地下水的时候,如果各含水层的水质差异大,应当( )。 16、为了保证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实施,国家建立( )、( ),并l C.现场检查制度 环境标准制度20、我国在环境保护领域适用的行政处罚的种类主要有( )。 A.警告 B.罚款 C.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 责令停业关闭21、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特点是( )。 A.少数地区是煤烟型污染 B.二氧化硫排放量大,酸雨危害严重 C.大气中总悬浮微粒浓度高 机动车辆对大气污染在部分城市中已成为主要因素22、《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的“环境噪声污染”必须符合的条件是( )。 A.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 B.有些远离居住点的工厂产生的超标噪声 C.该噪声对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产生干扰 因从事本职生产、经营工作受到噪声危害的防治23、《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关于禁止进口的废物的规定,正确的表述是( )。 A.禁止中国境外的固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处置 B.禁止进口任何废物 C.禁止进口不能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 禁止经我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24、必须经国务院方可征用的土地为( )。 A.全部基本农田 B.基本农田以外耕地超过35公顷的 C.部分基本农田 其他土地超过70公顷25、乡镇企业主要生产经营下列企业( )。 A.无污染的企业 B.少污染的企业 C.低资源消耗的企业 年产500吨以下的染料厂26、我国的自然保护区主要有( )。 A.保护性的陆地景观区 B.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区 C.野生生物自然保护区 自然遗迹类自然保护区27、环境要素 28、“协调发展”原则 29、破坏资源类犯罪 30、特殊环境 31、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主要由哪些方面构成? 32、什么是“公众参与原则”?为什么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要强调“公众参与”? 33、什么是限期治理制度?限期治理由什么部门决定?限期治理的对象主要有哪些? 34、对外经济开放地区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35、如何理解在环境民事诉讼中要采用举“证责任转移”原则和“因果关系推定”原则? 36、开发利用水资源应贯彻哪些原则?《水法》对水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定了哪些制度? 37、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是要解决( ) A.人口问题 B.资源问题 C.社会和经济发展问题 人口、资源、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制约关系问题3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是( )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人与物的关系 人与环境要素的关系39、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颁布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