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作文中让语言更美的技巧
导语:我爱祖国语言美 自古以来,我国的语言一直是一门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它美化了我们的家园也美化了我们的生活。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也正是这样一座神奇的桥梁连接了无数零散的个体,从而汇聚成一股庞大的力量,反映着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壮丽前景和宏伟蓝图!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在作文中如何让文字更美的技巧吧:
一、设问艺术的运用
设问也是一种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好的修辞方法,如果使用得当,定当收到非常好的表达效果。
例、可是,我仍想问,风到底是什么?地理老师镜片下的眼睛闪着壑智的光,他一字一顿地解释着:“风么,就是高低气压层的不同引起的,……风的种类也可多着呢,有什么热带季风,海洋季风……有的风,带来寒流的讯息,有的风……”噢,原来是这么回事,风是自然的产物,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我终于知道风是什么啦! “不全对。”哲学老师脱口而出。我愣了。她接着解释:“风是一种物质,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古人言有风婆婆的说法唯心的……”啊?带着满脑子的问号,我碰到了文学老师。她正品茗吟词呢。啜一口清茶,她略带文化的忧郁,缓缓而道:“风是一种文化,对的,一种文化。在我们这个文明古国,有什么桃花文化,青铜文化,风,也是一种文化。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从汉高祖刘邦到李煜、王安石,风无不是一种永恒的文化。譬如,‘大风起兮云飞扬’、 ‘山雨欲来风满楼’,还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春风又绿江南岸’等待。”哦,我明白了,风还是一种深沉妙不可言的文化。可是,我不敢再问了,也许,历史老师会说风是一种历史,迎着历史长风……《风是什么?》
先提出“风是什么”这个问题,然后通过地理老师、哲学老师和语文老师三人之口分别说出了 “风”这个意象在他们心中的答案。地理老师用纯地理的眼光来分析了“风”的形成原因、种类和相关信息;哲学老师以一个哲学家的口吻阐释了“风”的哲学内函,读来意味十足;语文老师则用文学家的眼光来品读“风”,把它理解成一种“文化”,并列举了从《诗经》以来许多与“风”相关的诗句,无一处不显示出 “风”的文化气氛。最后作者说“不敢再问了”,因为历史老师有历史老师对“风”的理解,化学、物理、生物、外语等老师他们都各有自己的看法。从而揭示出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主题。
例、诚信是什么?才学说:“诚信是一种虚伪。我可以无所怜惜地抛弃它。”诚信说:“当老师的诚信化为空中楼阁,那么才学也不复延续。”于是才学凝滞了。《诚信是什么?》
本例与其他例子又不同:先设问“诚信是什么”,然后用“才学”和“诚信”两个本无生命无法对话的抽象概念来对话,从而揭示“诚信”不能丢这个主题的。
例、你知道10减1等于几吗?9。对,可也不完全对。
如果是树上10只鸟,被枪打掉1只,这里的10减1就不一定是9,而可能1只鸟也没有。
如果是鱼缸里的10条金鱼,死了1条,问还剩几条金鱼,那么10减1还是等于10。
如果是夜里点燃的10支蜡烛,被风吹灭了1支,问到天亮还剩几支,那么答案是1,因为其余的蜡烛都燃尽了。
如果是桌子的10个角,砍掉1个角,那么10减1还是不等于9,因为我们将看到11个角。好了,如果现在再问10减1等于几,你还会只想到9吗?你还有其他答案吗? 《10减1等于……》
本例的体式很特别:先提出疑问:“你知道10减1等于几吗?”回答说是“9”,再加上作者的评价“对,可也不完全对”。那到底等于几呢?读者肯定要这样问。下文举了四个答案:等于0、等于10、等于1、等于11。更绝的是作者没有直接说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个主题,而是连用两个设问,让读者自己去得出这个结论。这就是设问的魅力。
二、连续发问艺术的运用
连续发问如连珠炮,问得你喘不过气来,正是在这种“紧张”的场面才有一种艺术的力量在召唤,从而恰当地表情达意,产生良好的语言表达效果。
例、诚信是什么?是诚实?是信用?是真诚?是热情?
诚信是什么?是幼稚?是青涩?是无能?是愚蠢?一百双眼睛里有一百种诚信,一百个人给我一百种答案。《诚信是什么?》
本例作者深悟连续发问的真谛。两段文字一共使用了十个问句,真是让人应接不暇。先用一个设问“诚信是什么”,按一般的情况,就有可能回答成“诚实”、“信用”、“真诚”、“热情”,但作者的语言富于变化,没有这样做,而是连用了四个选择问,好认读者自己去选,不过这四个选择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似乎都可以作为答案。再来看第二段,作者也是先设问,但后面供选择的“幼稚”、“青涩”、“无能”、“愚蠢”中却无一个可做问题的答案的,但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他是反面来说的,意即如果思考不周,他的答案就会这四个中的一个或几个,那就错得远了。所以这两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