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我的家风家训故事2.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说我的家风家训故事2 外公为何每年祭拜一个七百年前的人 家训可以写在纸面上,可以刻在石碑上,如果要让它印在我们的心间,那必须得有沿承一代又一代的家风。“每年清明及冬至,外公都会带领全家族的人去上坟,除了祖坟,还有一座衍满青苔的古墓每年必去祭拜,而且他训诫我们必须年年祭拜,不得间断。直到现在,外公也从一个腰杆挺直的乡村教师,躬成一个须发皆白的耄耋老人。” 奉化市作家协会会员、奉化市莼湖镇初中教师叶辉小时候一直不明白,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为什么要毕恭毕敬地去祭拜一个远离我们七百多年的人。 叶辉文中写道:“外公的家在奉化榆林村,我们族人每年祭拜的正是戴表元先生的墓。他口中常诵吟的漠漠溪风吹路尘,白岩山下几穷身。秋深竹色老於树,书静鸟群喧胜人。是戴表元诗作。外公喜好书法,在他的堂前挂着穷身与静书两联,正取自淡薄一生名利最后归隐剡溪的戴表元先生的《白岩山》。”这也成为了整个家族的家训。 “穷身”之意,是族人不追求过分的名利,物质享受。几位已经远居一线城市的亲戚,也常常在生意遭到瓶颈或者挫折的时候,来到这青山绿水之间,请教外公。他也不跟他们说什么,有时候仅仅是带着他们去田间劳作,去村里修缮祠堂,甚至去修剪村道旁的树枝。然而这些人回去的时候往往会有一番启悟。 “静书”之意,是要族人读书开卷,感悟文字,不断修缮自身。其中的几位舅舅,与他们的子女,都成为了人民教师。有一位也已出版了自己的著作,这些都得益于开卷。每户人家家里必有一个书房,过年时,外公给孩子们并不发压岁钱,只发一些有益的书籍。 “现在我才明白,老外公是想让我们袭承一家的门风,这是传沿了七百多年的古训。” 近在咫尺的金字山上的树为什么不能砍 宁海县力洋镇力洋孔村原是茶山脚下、沥水上游的一块湿地,是登茶山必经之路。明朝初年,一户孔子后裔来此定居,发展成族,始有村落。“金字山上的树不能砍!”这是力洋孔村建村就定下的规矩。力洋孔村写来的故事中,道出了其中的渊源。 站在村子中央往东面看,如金字塔般的金字山挨着村落,大约几百步之遥。再往远处看,林林总总的山脉大多在视线的边缘上,过于遥远。80岁的村民孔祥行经历过砍柴挑柴的艰苦,因为这条家规,他和村民们不得不起早摸黑,去更远的山寻觅柴火。“那时,我们砍一趟柴需要一天时间,早上天没亮就出发了,中午左右能到山脚下,晚上回到家已经漆黑。” “舍近求远”,经济学上肯定算不得一个聪明的方法,可力洋孔村的先祖却给了一个聪慧的理由,至今无可辩驳。 孔祥行记得,老一辈人常说,先祖刚刚到这儿定居时,对面的金字山只是一块巨大的裸石,草木不生。每当日头高照,强烈的温度刚好被这光秃秃的石头反射到村子里,村民们酷热难当。为躲开日头,小村世代植树,慢慢地就把金字山填满了。 不能砍的树远不止在这座山上。村西山坡上的孔氏祖墓旁就有一棵650年的古香枫树,枝干直径1.2米,枝繁叶茂。细细看,古香枫并不像一般的古木那样,被虫子叮咬得面目全非,它的躯体干干净净,纹路清晰。 “对待树木,力洋孔村的村民无比温柔和贴心。我不知道这是小村的一种特殊情结,还是更早的觉醒了人与自然的哲学关联,我更相信是后者。” 感谢母亲为我们子孙树立榜样 “我有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她这人,虽生于晚清时期,但思想并不封建,写得一手好字。特别在为人处世,教子育人,治理家庭等几个方面,做得使人敬仰又服帖,为我们子孙树立榜样。”市民王榆龄通过怀念母亲,来传承她为家庭建立了好的家风和美德。 母亲曾担任乡妇女主任及人民调解员。有年大年三十,我父母正在准备年夜饭,突然听说有户项姓人家发生夫妻争吵闹离婚。母亲放下家务,赶了过去。男方说妻子不理家务只管喝酒。女方说丈夫害她受气、受苦。母亲倾听双方意见后已听出弦外之音,就反问,如果真的让你俩离婚,你们还娶不娶嫁不嫁。如果第二婚更不如意,怎么办?夫妻俩无言以对,母亲即提出:你们吵架真的起因是与婆婆有关,我看今天先把年过好。春节一过,再由我出面把你们与婆婆生活安排好。这场离婚闹剧就此平息。当事人最后还四世同堂。 母亲治理家庭问题上,观念十分明确,谁有能力,谁持家,不分男女。在处理婆媳,夫妻关系上,她的准则是,世上没有亲生媳妇,如果做婆婆的把儿媳视为亲生,那儿媳也会把你当作母亲对待。母亲的行事使三房儿媳都有好感,就说我的爱妻,在母亲在世最后两年里对她胜如亲生母亲,洗头洗下身、换被褥,毫无怨言。她跟我开玩笑说:我给亲娘都没有洗过。 至于持家,母亲也有独特见解,持家必须勤、俭,勤比俭重要,如没勤劳所得再俭也没用,勤俭两字结合,那这户人家既有来源、又注意节俭。那他们生活一定是安定快乐的。 “在我母亲这种思想指导下,我们三户人家包括孙辈

文档评论(0)

软件开发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十余年的软件行业耕耘,可承接各类需求

认证主体深圳鼎云文化有限公司
IP属地湖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G24KH9F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