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地方隐性债务攻坚战.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打响地方隐性债务攻坚战 作者:一气贯长空 4月8日,财政部部长刘昆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努力实现财政高质量发展》。其中提出:“落实省级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债务风险负总责的要求,指导督促地方建立市场化、法治化的债务违约处置机制,积极稳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 这标志着整治地方隐性债务已成为当前的重点工作,针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攻坚战已经开始: 严控总量,遏制政府投资惯性 地方债务问题之所以突出,不仅由于其债务总量大,也是由于地方发展相当依赖举债,许多地方政府都有依赖政府投资进行发展的“惯性”。这使得地方政府的举债冲动始终居高不下,即使有种种举债限制,但依然通过各种方式悄悄增加隐性债务。 这一“债务驱动增长”实质上已经成为了地方政府发展的路径依赖,但从融资成本与产出效益来看,非常多的投资都无法收回;可以说,这一传统方式已经不符合当下的发展环境,必须适当减少政府投资、开放更大的市场,才能实现地方的高质量发展。 因此,当前财政部对隐性债务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新增地方债务已经成为了绝对红线。这不仅是地方发展的需要,也是新一轮市场化发展、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必须举措。当前的地方债务责任已经从问责财政发展到了问责地方政府,下一步将与地方主政官员的履历密切相关,真正做到“落实债务责任”,从根本上遏制地方政府的投资惯性与举债冲动。 量出而入,保障基层财政稳定 在财政部进行地方债务风险监管时,常常面临一个很大的矛盾;地方隐性债务同样依赖借新还旧、持续滚动,一旦遏制债务增长,显然也会加大地方财政对压力,不仅可能造成一定的风险,还会直接影响基层财政的稳定性。当基层财政面临“无米之炊”,对政策的落实与具体工作的开展,显然也有非常直接的影响。 因此,当前财政部在整治隐性债务压力时,非常关注维持基层政府“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需求;要求“坚决防范基层“三保”风险。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地位,加强执行监测,结合直达资金管理,动态掌握基层执行情况,严禁挤占挪用“三保”支出,对“三保”保障不到位的地区,督促地方及时调整预算予以补足,坚决防范基层“三保”风险。” 在整治地方隐性债务的过程中,中央财政、省级财政也会关注地方财政的稳定性;在强化适当减少政府直接投资、遏制隐性债务新增的过程中,调节保障地方财力的基本稳定,防止因整治债务出现新的风险。这一制度上的安排与保障也使得对于隐性债务的整治可以更加深入,让支出的归支出、债务的归债务,防止运转经费与还本付息混为一谈。 重划权责,加强地方债务统筹 在这篇文章中,有一条非常值得关注:“落实省级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债务风险负总责的要求”。这不仅是贯彻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要求,也意味着未来隐性债务的化解与风险防控的主要工作将统一收归省一级政府,由省一级“集中力量办大事”、对债务情况进行统筹管理。 在许多地方政府化解债务的过程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到区县一级的地方政府综合资信不高、财力较弱、资本运作工具几近于无,根本无法真正做到债务化解。并且各省份内部还有非常普遍的发展不均衡、可用财力差距大的情况;这使得地方政府的自主“化债”非常有限,普遍都是“等靠要”的被动化解债务,无力“主动、积极”解决问题。 因此,当关于地方债务的权责重新划分、统一归集到省一级,意味着化解地方隐性债务终于将进入实质性工作的阶段;通过省级政府统筹进行地方隐性债务防控的攻坚战,来真正化解、置换、调整地方债务结构,促进地方财政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地方债务的风险防控。 财政部表示“保持高压监管态势,将严禁新增隐性债务作为红线、高压线,对违法违规举债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将成为真正的现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engqang-w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