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 课内文言文阅读《曹刿论战 》考点梳理 (共30张PPT).pptVIP

甘肃省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 课内文言文阅读《曹刿论战 》考点梳理 (共30张PPT).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8篇 曹刿论战 一、文学常识 1.《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所编。 2.左丘明,春秋时期鲁国人,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被誉为“百家文学之宗,万世古文之祖”。 参与 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虚夸,夸大 指诉讼事件 可凭借 赐福,保佑 击鼓 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原因 所以 听从 跟随 实情 信用 军队 攻打 谋划 安身 不 独自享有 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遍及,普遍 祭祀用的玉和丝织品 使信服 明察 诚,诚实。这里指诚心 类 大败 驱车追赶 已经 鼓起 第二次 穷尽 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推测,估计 埋伏 倒下 介词,凭、靠 介词,把 介词,按照 代词,代指这件事 结构助词,的 代词,指曹刿 起补足音节作用 代词,他的 代词,代指取胜这件事 于是,就 连词,表承接,就 介词,在 表顺承,可不译 三、重点句子翻译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反问句) 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 2.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普遍]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虽然不能件件都明察,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省略句) 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穷尽了。 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发现他们的车轮碾出的痕迹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四、文意理解 1.文中鲁庄公认为可以对齐国作战的三条理由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鲁国在“长勺之战”中获胜的根本原因是“取信于民”。在选文中,“取信于民”具体指哪件事?(请用原文回答)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在战争中,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反攻时机的?(请用原文回答)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4.文章第二段描写曹刿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现他的什么特点? 变式提问:“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表现了曹刿怎样的特点?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深谋远虑,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把握战机。 5.曹刿在作战中两次善于抓住战机,出奇制胜,请结合相关文段,分别用两个四字成语加以概括。 彼竭我盈  辙乱旗靡 6.阅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仿照示例,完成下面的图表。(统编教材课后思考探究) 论战 释疑 7.齐鲁长勺之战,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结合课文简要分析。(统编教材课后思考探究) ①政治上取信于民:鲁庄公和曹刿的战前对话说明曹刿的军事思想是以民心向背为基础的。②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时机。曹刿根据齐军来势凶猛、人数占优的实际情况,采取坚守不出、挫其锐气的策略。通过双方勇力的此消彼长,很快就扭转了双方力量对比的优劣关系,结果一举溃敌。取胜之后,曹刿并不追击,深知兵不厌诈之道,唯恐中了齐国诱敌伏击的圈套,表明他在极善用计的同时,也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防备对方运用计谋。曹刿在战争中可谓是知己知彼,运筹帷幄。 五、成语积累 1.一鼓作气:原意是指古代战争中第一次击鼓时,士兵的勇气最为振奋。后用来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2.再衰三竭:指力量一再消耗,已经用尽了。后多用来指士气越来越低落。 3.彼竭我盈:形容敌人疲乏了,我军斗志正旺。 4.辙乱旗靡:形容军队溃败。 一、(2017省卷)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4题。 【甲】《曹刿论战》全文。 【乙】鲍叔牙闻鲁侯引兵而来,乃严阵以待。庄公亦列阵相持。鲍叔牙因乾时①得胜,有轻鲁之心,下令击鼓进兵,先陷者重赏。庄公闻鼓声震地,亦教鸣鼓对敌。曹刿止之曰:“齐师方锐,宜静以待之。”传令军中:“有敢喧哗者斩。”齐兵来冲鲁阵,阵如铁桶,不能冲动,只得退后。少顷,对阵鼓声又震,鲁军寂如不闻,齐师又退。鲍叔牙曰:“鲁怯战耳。再鼓之,必走。”曹刿又闻鼓响,谓庄公曰:“败齐此其时矣,可速鼓之!”论鲁是初次鸣鼓,论齐已是第三通鼓了。 齐兵见鲁兵两次不动,以为不战,都不在意了。谁知鼓声一起,突然而来,刀砍箭射,势如疾雷不及掩耳,杀得齐兵七零八落,大败而奔。庄公欲行追逐,曹刿曰:“未可也,臣当察之。”乃下车,将齐兵列阵之处,周围看了一遍,复登车轼远望,良久曰:“可追矣。”庄公乃驱车而进,追三十余里方还,所获辎重甲兵无算。 (选自《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 【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PPT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小学PPT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