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第6章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pptx

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第6章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pptx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 第6章 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6.1 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6.1.1 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特点和方式 ;2、混合气形成过程 空间雾化混合 雾化 → 蒸发 → 扩散混合 油膜蒸发混合 蒸发 → 扩散混合 因此,油膜蒸发混合必须组织空气运动。 柴油机混合气形成靠三方面的相互作用: 一是燃烧室的结构,二是燃料的喷雾,三是缸内适当的空气运动。;3、混合气形成的基本方式;2) 油膜蒸发混合 空间雾化混合是将燃料喷在燃烧室空间。 油膜蒸发型混合:将燃料喷在燃烧室壁面上,使之成为薄薄的一层油膜,只有一小部分燃料分布在燃烧室空间。经燃烧室壁面和燃烧加热,边蒸发,边混合,边燃烧。初期蒸发、燃烧慢,后期蒸发、燃烧迅速 (先缓后急)。; 目前多数车用柴油机仍以空间雾化混合为主。;;6.1.2 影响混合气形成的主要因素 ;当燃油高速从喷孔喷出(喷出速度为l00一300m/s) 便形成如园锥形状的喷注,也称油束。;油束射程L(又称贯穿距离):反映油束的穿透能力。 雾化质量:液滴的细度、均匀度 喷雾锥角β:反映油束的紧密程度。孔式喷嘴的 ? 大,油束松散,颗粒细小; 轴针式喷嘴的 ? 小,油束紧缩,颗粒较粗大。 油束的最大宽度B:反映油束的分布特性。;(3)影响油束的特性因素;2、空气运动对混合气形成的影响;⑴进气涡流:在气缸盖上采用特殊形状的进气道,使空气进入气缸时,形成绕气缸轴线旋转的有组织的气流运动。 产生进气涡流运动的方法有:切向进气道、螺旋进气道、组合进气系统。;(2)压缩涡流: 在涡流室式燃烧室中,气体在进气过程中并不产生涡流,而在压缩过程中由主燃烧室经连通道进入涡流室时,形成强烈的压缩涡流。虽然这种产生涡流的方式不会使进气阻力增大和进气充量下降,但形成压缩涡流时会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能量损失,使循环热效率降低。;2)挤流;6.2 柴油机燃烧过程及影响因素 ; 一、燃烧过程 柴油机燃烧过程非常复杂,为了便于分析和揭示燃烧过程的规律,通常将这一连续的燃烧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供油提前角:喷油泵的出油阀开始升起到活塞运行至上止点曲轴转???的角度称为供油提前角。 喷油提前角:喷油器开始喷油到活塞到达上止点所对应的曲轴转角为喷油提前角。;1、着火延迟期(滞燃期) 从A点到B点---自开始喷油到开始着火的这一段时期。 在压缩终点,温度达到450-800℃,大于柴油的自燃温度(330-350℃),但不会立即着火,进行着火前的准备。;滞燃期:是控制燃烧过程的关键参数,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包含了物理滞燃期和化学滞燃期。 着火前的物理化学过程: 物理过程—从开始喷油到形成可燃混合气为止,涉及了燃料的喷射、雾化、分布于燃烧室中、吸热、汽化、扩散、混合、升温等一系列过程。 化学过程—燃料的重烃成分裂解为轻烃成分、与氧气反应形成中间物;经冷焰、蓝焰和热诱导期而着火过程。两过程相互重叠交叉进行。;2、速燃期 速燃期: B点到C点。从开始着火到出现最高压力。 特点:形成多个火焰中心,持续喷油,即随喷随燃。压力急剧上升而达到最高(有可能达到13MPa以上)。;压力升高率大,燃烧迅速,柴油机的经济性和动力性会较好; 压力升高率过大,则柴油机工作粗暴,燃烧噪音大;同时运动零件承受较大的冲击负荷,影响其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等。 为此,压力升高率应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柴油机0.4~0.5 MPa/oCA。 汽油机的压力升高率为0.175~0.25Mpa/oCA。;控制压力升高率的措施: 1) 控制燃烧前期的放热,促进后期放热---减少着火延迟期内喷入的燃油或可能形成可燃混合气的燃油(涡流室式燃烧室); 2) 缩短着火延迟期。 。;3、 缓燃期 缓燃期为图中的CD段,即从最大压力点至最高温度点。 当缓燃期开始时,虽然气缸内已形成燃烧产物,但仍有大量混合气正在燃烧。 ; 4、补燃期 从最高温度点起到燃油基本烧完时为止称为补燃期,即图中DE段。 补燃期的终点很难准确地确定,一般当放热量达到循环总放热量的95%—99%时,可认为补燃期结束。即整个燃烧过程结束。 应尽量缩短补燃期,减少补燃期内燃烧的燃油量。 ;补燃产生的负面影响:在补燃期内,燃料在较低的膨胀比下放热,所放出的热量难于有效地利用,使柴油机零件的热负荷增加,排气温度升高,传给冷却水的热损失也增加,柴油机的经济性下降。所以补燃期应尽可能地缩短。 缩短补燃的措施:加强燃烧室内的气流运动,改善混合气的形成,减少缓燃期内的喷油量,并提高缓燃阶段的燃烧速度,使燃烧尽可能在上止点附近完成。 ;6.2.2 影响燃烧过程的主要因素 ;1、 燃油性质的影响;3)柴

文档评论(0)

文单招、专升本试卷定制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研究生产单招、专升本试卷,可定制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5017062000015
认证主体莲池区远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河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606MA0G1JGM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