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致敬英雄-致何叔衡先生的一封信.docxVIP

学党史致敬英雄-致何叔衡先生的一封信.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致何叔衡先生的一封信   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到沙田红色景区,看见那件静静叠放在展柜中已然泛黄的毛衣,看见在您的故居前静静瞻仰的游人,仿佛是在听您无声地诉说着曾经血雨腥风的革命故事。   您曾说,“急盼求新学,想为国为民出力。”虽成长于乡野之间,但您仍能保持一颗好学之心,自幼饱读诗书、满腹经纶,26岁便高中秀才。但您不是酸腐文人,书卷气之后更是一身浩然正气,拒绝在黑暗的清政府中为官,毅然回乡在私塾中任教。可家国动荡,因“深居穷乡僻壤,风气不开,外事不知”,您便以37岁的“高龄”考入湖南公立第四师范学校,在这里您充分浸润革命思想,深刻践行着“活到老,学到老”的准则,以谦虚好学的优良作风,抓紧一切时间努力求知,逐渐成为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并与毛泽东成为忘年交,毛泽东称您为“叔翁办事,可当大局”。1921年6月,踌躇满志的您秘密前往上海“赴全国共产主义者之招”,真正走上了一条关山迢递、血与泪并存的道路。   您曾说,“此生合是忘家客,风雨登轮出国门。”中共一大后,您在湖南自修大学,秘密建立党的地方组织,为党培育了许多革命干部,有力推动了湖南革命的运动发展。中共六大后,您与女儿、女婿一同在上海从事地下印刷工作,在白色恐怖的压抑氛围中,您与家人联手积极推动中国的革命事业。可好景不长,因遭叛徒出卖,您的女婿夏尺冰被杀害,上海局势日益紧张,您被党中央安排转移到苏区,临行前,女儿何实山拿出为您赶织的毛衣,却未曾想到这次话别竟成诀别,这件日后被您百般珍惜的毛衣成为了您与家人永诀的纪念物。您离开了家乡,别过了亲人,只身一人真正走到了“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旅途中,1935年于福建,身负重伤的您为了不拖累战友,纵深跃下悬崖,以生命践行了“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铿锵誓言,时年59岁。   您曾说,“自食其力,友善待人,坚守勤勉家风。”所有的苦难与背负尽头,皆是行云流水般的此世光阴。如今再度来到您的家乡,纯朴安静的杓子冲村偶能听到孩童的嬉笑,作为沙田红色景区的一部分,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是前来品味学习红色精神的如织游人。而您的后人遵循您的话语,严守何氏家风,踏实做事,在深深浅浅的山坡上耕种劳作,过着朴素的务农生活。   您身体力行,作为“一大”代表,与众多伟人一同构筑起中国共产党的雏形;您言传身教,作为一家之主,留下良好家风,惠及亲朋乡邻。您是何叔衡,百年党史荡气回肠,您的身影出现在开始,却持续敦促着我们继续前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129587o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