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四章-第2课时-课件(共32张PPT)-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课件.pptx

《老子》四章-第2课时-课件(共32张PPT)-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老子》四章(第2课时);;;;参考示例: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在现实生活中,一定程度的自我表现与能力展示固然应该有,但需要有个度。过度的自我表现,一味让孩子刻意不自然地炫耀,不仅得不到称赞,反而会让人觉得幼稚浅薄,缺少内涵。如果为了某种目的而不顾孩子是否愿意、是否有能力,就更令人生厌。所以尊重孩子的愿望不加干涉,顺其自然发展才是最好的选择。何况真正的自我表现、自我展示,需要真才实学。而抛却浮华,修炼真学问,真功夫,才是正道。;;;“知人者”,知人???知己,知外不知内,是一般之智。 “自知者”,知人更知己,了解内心,是心灵之明,明于道。反省自身,把握自己,体察生命本质。内外皆明的自知者,比知人者境界更高。 “胜人者”,凭借外在力量战胜别人,只是有力量。 “自胜者”,凭借内在意志战胜自我,克制欲望,摒除杂念;能把控自己的人,才能达到无所不容、物我两忘的境界,才称得上强者。;;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为一组,强调人欲知人,必先自知,人欲胜人,必先自胜,故以“自知”“自胜”为立身之本。 如果对已经达到的境界(自知、自胜的程度)感到知足,可称得上富有,但精益求精、强劲奋进才称得上有(求道的)意志。 那些知足者“不失其所”,可以立身长久;但强行者求道不息,身死道存,与道同在,才称得上“寿”,即不朽。(参见饶尚宽译注《老子》,中华书局年2006版;朱谦之撰《老子校释》,中华书局1984年版);;;;;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强作妄为就会败事,执意把持就会失去。所以圣人不妄为(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因此不会败事,不执意把持,因此不会丧失。一般人做事,常在接近成功时遭致失败。审慎面对事情的终结,一如开始时那样(慎重),就不会失败。所以圣人求别人所不欲求的,不看重难得的财物,学别人所不学的,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以辅助万物的自然变化而不加以干预。 ;;;; 第三层:“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没有以慎重态度对待事情的终结,没有注意细微和小节,所以“常于几成而败之”。 始终谨慎从事,才不会出现失败。;;; “圣人”:道家最高的理想人物,不同于儒家,儒家的圣人是伦范化的道德人;道家的“圣人”则体任自然,拓展内在的生命世界,扬弃一切影响身心自由活动的束缚。道家的“圣人”和儒家的圣人,无论对政治、人生、宇宙的观点均不相同,两者不可混同看待。(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p82注释) “无为”:指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即不干扰,不妄为。; (1)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圣人顺应自然,不干扰,不妄为,心理不偏执;自然少有失败;而为者、执者必然败之、失之。 (2)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圣人能补救众人经常犯的错误,能辅助万民顺应自然本性,顺势而为,不妄为,不强为,所以圣人能够终成大业。;;;参考示例1:2020年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在我国肆虐,由于人们对新病毒完全没有了解,缺乏防范意识,预防措施不到位,所以疫情开始就呈现出快速爆发态势,给人民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危害。但是,随着我们对病毒认识的逐步深入,全国人民共克时艰,守望相助,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决心,科学防治、精准施策,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有效阻断了病毒传播链条,真正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尽管如此,当前我们仍不能掉以轻心,决不放松对疫情的监控,要有备无患,时刻保护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参考示例2:居安思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先秦时期《左传》便提出为政要“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周易》中说“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忘乱”。孟子也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唐朝宰相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提醒唐太宗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君王必须努力积聚德义,具体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十个建议。先哲们总结出安危、存亡、忧患、安乐之理,都与老子“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观点有相通之处。今天,小到个人大到国家,我们更应牢记历史,心怀忧患意识,只有警钟长鸣,防微杜渐,才能建好精神大厦,更上层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K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