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钢筋工程质量讲座 钢筋绑扎技术交底(详细具体的数字直接悬挂在操作面,指导施工并利于检查) 墙体钢筋绑扎交底牌 暗柱箍筋绑扎要求 暗柱箍筋交底牌 直螺纹连接技术交底牌 在顶板模板上根据顶板钢筋间距每道弹线后绑扎。 柱筋顶层封顶收头做法 五 钢筋成品保护 ◆ 钢筋成品保护 墙筋套塑 料管保护 墙、柱竖筋在浇筑砼前套好塑料管保护或用彩布条、塑料条包裹严密,并且在砼浇筑时,及时用布或棉丝沾水将被污染的钢筋擦净。 柱筋套塑 料管保护 用彩条布 包裹保护 包塑料 布保护 用沾水的布或棉丝将被污染的钢筋擦净 六 防止钢筋工程质量通病的一些措施 钢筋工程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钢筋的定位措施和钢筋的混凝土 保护层的控制。 ②抗震设防的要求。 ③钢筋的接头设置及接头质量。 ④钢筋安装的外观质量做到横平竖 直、间距均匀一致。 存 在 问 题 一 锈 蚀? 与 污 染 产生原因 采取措施 1)露天堆放、保管不善、出现麻坑。 1)钢筋底部每隔2~3米垫木方,雨雪天气遮盖。 2)中途停工、裸露钢筋未加保护、绑扣也锈断。 2)停工阶段钢筋上刷水泥浆,加强除锈,锈蚀绑扣全部更新重新绑扎。 3)钢筋上的油污及水泥浆清理不及时。 3)油污用高效能清洁剂清除,混凝土浇筑后专人清理水泥浆。 4)脱模剂污染钢筋。 4)涂刷的油质脱模剂应均匀,模板面上不得有“明油”。 5)冬施用掺氯盐外加剂,无防止钢筋锈蚀措施。 5)选用符合要求的含氯盐外加剂,墙压筋刷防锈漆。 存 在 问 题 二 钢筋加 工问题 产生原因 采取措施 1)未统一下料,下料不准确 。 1)翻样下料统一标准 。 2)未综合空间交叉关系、复杂节点不准确 2)梁柱节点钢筋放大样。 3)箍筋135°弯钩长度不足10d或钩长短不一 。 3)根据钢筋直径,限制一次弯制钢筋的根数。 4)尺寸、角度差,弯点不准。 4)增加检尺次数,校正角度、弯点位置 。 5)箍筋弯曲半径偏小或偏大。 5)及时按主筋直径更换弯曲盘“立轴”,确保箍筋弯曲半径准确。 存 在 问 题 三 钢 筋 接 头 问 题 产生原因 采取措施 1)梁柱搭接接头处箍筋未加密。 1)按照规范、标准图集和抗震图集要求进行箍筋加密,抗拉钢筋5d,抗压钢筋10d。 2)接头错开百分比不符合规范要求。 2)接头按50%错开并应符合1.3L倍要求。 3)机械或焊接接头未进行现场取样或取样后末处理。 3)机械或焊接接头试验必须现场取样,(截)取样后进行绑条焊接处理。 门洞口过梁处的箍筋(注意顶层与非顶层的区别) 存 在 问 题 四 箍筋绑 扎问题 产生原因 采取措施 1)四角主筋不紧贴箍筋角 。 1)采用主筋固定框,箍筋弯曲半径与主筋匹配 。 2)主筋位置放反 。 2)认真察看图纸,加强对操作者的指导及时调整主筋位置。 3)不设定位钢筋,主筋跑偏位移。 3)采取有效的钢筋定位措施,增加二次放线进行墙、柱钢筋位置的调整 4)板筋绑扎缺扣、松扣,接头未绑扎三道扣 。 4)加强对施工人员教育,管理人员指导在先,质检随时检查纠正。 5)弯起筋弯点位置不准 ,箍筋不垂直主筋,箍筋间距绑扣不牢 。 5)同4 6)矫正主筋不按1:6调整,超出1:6未做加固措施 。 6)严格按1:6矫正主筋到原位置,超出的另加同主筋直径的加强拐铁。 7)带有弯钩的主筋方向不对。 7)绑扎前查对主筋弯钩方向,不符要求的提前剔除出去不得使用 。 8)箍筋与机械接头未错开。 8)严格控制接头错开50%要求,接头水平位置偏差不大于20mm 。 存 在 问 题 五 钢 筋 焊 接 与 连 接 产生原因 采取措施 1)未按要求作型式检验。 1)施工前按要求作型式检验。 2)直螺纹接头丝扣不够长,超长的露2~3扣。 2)钢筋采用无齿锯切割,端头平齐无马蹄形,丝头100%验收;加工设备定期维修和更换板牙。 3)帮条焊顶头未留空隙。 3)确保帮条钢筋尺寸准确,按焊接工艺留足顶头空隙。(加引弧长20mm) 4)不拉水平、竖向通线,无竖向总垂直控制措施。 4)采用拉线找水平、线坠吊垂直及用水平仪控制等方法。 存 在 问 题 六 保护层 问 题 产生原因 采取措施 1)砂浆垫块薄厚不均,强度不足。 1)专用模具专人制作,垫块厚度符合保护层要求,强度不小于C20。 2)楼板上筋保护措施不到位。 2)采用通长马凳铁,间距1.0m,浇筑混凝土时搭设专用马道,防止踩踏。 3)悬挑梁板、雨蓬被踩踏。 3)同上 4)墙内筋定位措施不到位。 4)加强班组自检,落实奖罚制度 。 5)绑垫块位置不对。 5)适当增加垫块数量,位置符合规范要求。 顶板混凝土浇筑前,搭设操作马道,严格控制负弯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