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蓝天的恐龙》类文阅读+同步练习(附答案).doc

《飞向蓝天的恐龙》类文阅读+同步练习(附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类文阅读+同步练习(附答案) 6 飞向蓝天的恐龙(类文阅读) 化石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种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中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是这样保留下来的。我们把这些石化了的生物遗体、遗迹称为化石。 从生物体本身来说,要使遗体成为化石,一般要具有利于保存的生物体结构,主要是生物体中的硬体。无脊椎动物的外壳、贝壳、甲壳,脊椎动物的骨骼,特别是牙齿,植物的树干、纤维和孢子等,这些都容易形成化石。从外部环境来说,必须有掩盖物将遗体迅速掩埋起来,免遭生物、环境和化学的破坏。-般说来,掩盖物质粒度越小(如淤泥、细砂等)、越多,沉积作用越快,再加上保存时没有外部破坏,就容易形成完整而精美的化石。化石一般保存在沉积岩中,但在火山岩、熔岩中有时也有发现。经过变质和地壳变形,多数化石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生物死亡留下遗体(包括落叶、蜕壳等未死亡的生物留下的) ,经沉积物的埋葬、成岩作用和地质作用而最终形成化石。 世界上最早发现恐龙化石的人是英国南部小镇萨西克斯的医生曼特尔。1822年他在一次出诊时,在一个山丘的崖壁上发现一块化石,后经伦敦汉得利安博物馆鉴定为古代爬行动物的牙齿化石。1824年,这块化石被英国古生物学家欧文命名为“恐龙”。 (选自《世界重大发明发现百科全书》江西教育出版社) 1.比一比,造个句。 遗体: 。 遗迹: 。 痕迹: 。 2. 请简要概括文中各段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 。 第二段: 。 第三段: 。 3. 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最早的恐龙化石是1822年被英国人发现的。 B. 化石一般保存在火山岩、熔岩中。 C. 石化了的生物遗体、遗迹就是化石。 4. 要想成为化石,需要具备的两个条件是什么? 5. 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你认为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参考答案】 1.示例:勇救落水儿童的英雄遗体被打捞上来了。圆明园的遗迹让人们铭记那段历史。犯罪现场的痕迹对破案很重要。 2.什么叫做化石。化石形成的条件。最早的恐龙化石 3. B 4. 一是要具有利于保存的生物体结构,主要是生物体中的硬体。二是必须有掩盖物将遗体迅速掩埋起来,免遭生物、环境和化学的破坏。 5. 参考: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说出一个意思即可) 始祖鸟不是鸟祖先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都认为,鸟类是这样进化而来的。 恐龙——始祖鸟——现代鸟类,你也这样认为,对吧? 但实际上,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比起成为鸟类的直系祖先,始祖鸟更可能只是个真正祖先的“大表哥”! 别急着惊讶,下面还有更多始祖鸟的惊人真相正向你冲来。 1860年,人们在德国南部的某个采石场挖到了块奇怪的石头,上面印着一根羽毛,与现代鸟类的羽毛非常相似,石头能追溯到1.5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当时的人们不禁猜想:难道,这是鸟类的远古祖先? 没多久,人们就挖到了这个祖先的真身该怎么形容呢,“身披羽毛长着翅膀的小恐龙”或者“有牙齿且长手长脚长尾巴的怪鸟”?学者们给它起名为,Archaeooteryx”,源于古希腊语中“古代”和“翅膀”两词,中文译名“始祖鸟”。

文档评论(0)

远山薄雾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