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21古诗歌阅读讲(含解析).docxVIP

浙江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21古诗歌阅读讲(含解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PAGE PAGE10 精品文档 PAGE 古诗歌阅读 考情剖析 命题特点 从诗歌体裁和时代上看,浙江省高考近几年考察主要以唐宋诗歌为主,兼顾其他年 代的诗歌,名家非名篇作品成为考察的热点。从题材上看,写景诗、咏物诗、政治讽喻诗等 写景抒情言志类诗歌成为命题首选和考察重点。 从题目波及的考点看,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一直是命题重点。 2.命题形式 从试题的题型看,稳中有变。高考命题,都是选一首或两首诗 (词),题型设置 2012~ 2015年第一小题均为填空题, 2016年变为简答题 12017和2018年第一小题又改回填空题; 这些年的第二小题均为简答题。分值为 8分。 3.命题趋势 此后的高考命题在原有的基础上, 有可能加大评论思想情感和作者观点态度的力度, 复 习训练时应予以重视。 比较鉴赏、佳句赏析将是此后诗词鉴赏考点的设题趋势, 因此必须有 的放矢地加强训练。 高考真题连结 一、【2018年浙江高考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达成下面 2个小题。(8分) 送王昌龄 李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斜阳满舟楫,但 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①,梦里金陵城。 1 惋惜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①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19.“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淹留”的意思是 _______,体现出诗人_______的心情。(2分) 20.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6分) 【试题解读】 19. 【考点】评论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论 D。 【答案】(1)久留(停留) (2)依依不舍 20.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论 D。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诗歌手法的把握。首先要明确何为“点染手法”,再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剖析。诗歌标题点明该诗为离别诗,第一句“送君多暮情”点明伤别之情。接下来详尽地描绘了光景,把暮景层层铺开,衬着了幽淡难过,衬托了离别之情。诗歌最后“惋惜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表达了对朋友远去的依依不舍。 点染一词是借用传统国画的技法名称。国画家作画,往往用中锋点出光景,然后再用侧锋加以层层衬着,使画面显得更有立方体感。运用到诗词创作上,“点”就是正面点明要旨,“染”就是加以详细、仔细的描述、铺写,使诗歌的形象更丰厚,意味更浓郁,而不至于使 诗意过于单调枯瘦。一般说,点出的是内在情感和诗歌主题,而衬着用的是外在的环境和光景形象。点染分为三种种类,先点后染,先染后点,点时加染,染中有点。此诗就是先点出离情,再以景染之,结尾再次点明别离之情。 【答案】①“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②“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难过,字字都是“暮情”,有力衬着衬托了离情。③结尾“惋惜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2 二、【2017年浙江高考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达成 19—20题。(8分)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①。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通“锸”。铁锹。 19.本诗前八句叙写 ,后六句叙写 ,反应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 (2分) 20.这首诗的表达与对照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6分) 【试题解读】 19. 【考点】评论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能力层级为鉴赏评论 D。 【解析】本题既考察剖析诗歌的构造思路, 又考察评论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因题干中已 经指出“前八句”和“后六句”,所以本题侧重考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归纳。 【答案】采地黄 卖地黄 20.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论 D。 【答案】表达: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表达,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②以时间次序来表达事情发 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③重新到尾都是客观表达。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漏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3 对照: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照,揭穿 了贫富差距。 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照效果,揭穿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古诗赏析答题方法 考点1 鉴赏诗歌形象 角度1 人物形象 【常有的设问方式】 1.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 (词)人(主人公)形象?试加以剖析。 2.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试加以归纳 (或剖析)。 3.请简要归纳 (或剖析)诗(词)中诗(词)人(作者)的形象特点。

文档评论(0)

131****854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