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锦瑟》教学设计
课 题
《锦瑟》
课 型
古典诗词新授课
课 时
1课时
教 具
多媒体
教学目标
知识点
掌握生字词和各种典故。
能力点
背诵诗歌。
理解、识记各种典故。
教育点
通过诵读体味《锦瑟》的朦胧美
重难点
通过诵读、理解各种典故,体味理解《锦瑟》的朦胧美
教学过程
一课时 (文本研习与对话)
一、导入新课
兴趣导入——名诗对接。
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
①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大家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今天让我们一起揭开李商隐另一千古名篇——《锦瑟》神秘的面纱。
明确学习目标(见课件)
二、走进作者(PPT显示)
(课件)解说:了解作者生平经历,以及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我们鉴赏全诗的一个窗口,是我们了解作者创作风格和语言特点的一个基础。
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 ,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死在荥阳。 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 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 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 解。有《李义山诗集》。
三、探索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
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关于李商隐的资料进行整理预习积累
四、整体感知
1、品赏诗歌的步骤: (课件)
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悟:感受形象,体味意境。
学生查找,动手动脑(五分钟),集体研讨(五分钟)展示三分钟.
五.文本研习
1.题解:
(1)“无题”之解:
《锦瑟》一诗的诗题亦引起了不少的争论,不少论者认为“锦瑟”此题只取此诗句首二字为名,实同于无题诗。如《澹周诗话》:“义山好为无题或失题之诗以寓意,非必实有所指,《锦瑟》特其一曲。其做法与《碧城》三首相同……同取首二字以为题,实亦无题。”
此诗确实不同于一般的咏物诗,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虽所写的事情与瑟相关,但却有所寄托。
(2)“锦,瑟”之解:
瑟,古代弹弦乐器,共有二十五根弦。古瑟形制大体相同,瑟体多用整木斫成,瑟面稍隆起,体中空,体下嵌底板。瑟面首端有一长岳山,尾端有三个短岳山。尾端装有四个系弦的枘。首尾岳山外侧各有相对应的弦孔。另有木质瑟柱,施于弦下。曾侯乙墓共出土瑟十二具,多用榉木或梓木斫成,全长约150至170、宽约40厘米。通体髹漆彩绘,色泽艳丽。 锦,华美艳丽。
2.诵读诗歌,初步感知(准确字音,把握节奏)
(1)、学生结合注释译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旨。
锦瑟sè 惘然w?ng
(2)、请两名同学诵读诗歌,老师及其他同学指出其诵读的不足或错误。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3.感悟诗意,理解主旨
(逐联逐句分析引导。思考:每个诗句的意义是什么?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情志?你如何理解的?通过自己的感悟理解应如何读出来?)
对多主题诗歌的理解和把握,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及作者经历,和作者心灵的交流,换位移情,理解诗歌主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合作精神
学生交流阅读感悟,教师予以引导点评。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课件)
【参考】看到眼前锦瑟上的一弦一柱,就仿佛看到自己曾经有过的灿烂岁月、花样年华,这些可都是真情的付出,热血的凝铸。可恨可叹的是这些辉煌已成为过去,并且是如此短暂──单单是“五十弦”,为什么单单是“五十弦”呢?难道就没有别的什么可以选择了吗?诗人以“锦瑟”喻美好的“华年”,以“思”引发“无端”之问,一上来就开门见山,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信息技术_1.1信息定义及特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历史_高中历史必修一·《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美术_高中美术模块选修:《青花国风——青花瓷元素旧瓶改造设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物理_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物理_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生物_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生物_通过激素的调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生物_通过激素的调节(第一课时)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英语_定语从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英语_定语从句教学课件设计.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