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程建筑学相关资料ENGINEERING ARCHITECTURE RELATED INFORMATION
工程建筑学相关资料
ENGINEERING ARCHITECTURE RELATED INFORMATION
PAGE
PAGE 1
侧裂结构面迹长估计方法研究
摘要:侧裂面是控制拱坝抗滑稳定的重要力学边界之一,可能构成侧裂面的陡倾结构面称为侧裂结构面。如果侧裂结构面为随机基体裂缝,那么其迹长估计就是侧裂面边界条件分析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作者在分析H-H、Laslett和2L0.5三种迹长估计方法的基础上,综合确定模型方法和概率模型方法,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侧裂结构面迹长估计的新方法——广义H-H迹长估计算法。并利用此方法对西南某大型水电站工程侧裂结构面迹长进行了研究,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关键词:侧裂面 侧裂结构面 迹长估计 广义H-H算法 在水电工程中,侧裂面是控制拱坝坝肩抗滑稳定的一个重要力学边界。如果坝肩部位没有明显的陡倾断层通过,则可能构成侧裂面的结构面只能是某一走向的陡倾基体裂隙,作者将这组陡倾裂隙称之为侧裂结构面。侧裂结构面迹长是一个重要岩体结构参数,它直接反映了结构面的几何大小,所以侧裂结构面迹长是侧裂面边界条件分析中一项重要内容。但是,由于受野外露头的影响,可测量到的全迹长结构面样本数量往往很少,利用确定模型方法直接求柔构面平均迹长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基于概率模型的迹长估计方法便成为获柔构面平均迹长的一个主要途径。其基本原理是根据取样窗口中结构面可见迹长及其与窗口(或测线)的交切关系来推求平均迹长。尽管现有迹长估计方法较多,但是专门用于侧裂结构面迹长估计方法尚没见报道。在对西南某大型水电站工程侧裂面边界条件研究中发现,在某些情况下,各种迹长估计算法之间存在较大差别,迹长估计结果与实际情况出入很大。作者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广义H-H结构面迹长估计公式,理论和实践证明:该算法是正确可靠的。1 结构面迹长估计常用方法目前已有的迹长估计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Kulatilake迹长估计法、Cruden迹长估计法、Laslett(1982)迹长估计法、H-H迹长估计法和倍半迹长方法(2L0.5)等等。其中Kulatilake算法要求由倾向和倾角两个独立变量定义的结构面二维概率密度函数是已知的,所以实用性较差。Cruden公式假设迹长服从负指数分布,然而众多学者则认为迹长服从对数正态分布。鉴于上述理由,在实际计算中,主* 捎昧薍-H、Laslett和2L0.5三种迹长估算方法。Laslett基于极大似然原理,推导了由窗口数据估计结构面平均迹长的极大似然公式:(1)式中:Xi是第i条两端可见结构面可见迹长;Yj是第j条一端可见结构面可见迹长;Zk是第k条两端均不可见结构面可见迹长;n为两端可见结构面条数;m为一端可见结构面条数;p为两端均不可见结构面条数。特别地,当两端可见结构面条数n和两端均不可见结构面条数p均为零时,上式变为简化为如下形式:(2) 上式的物理含义是结构面平均迹长等于可见迹长数学期望的两倍,故称之为倍半迹长估计公式(简记为2L0.5). Laslett极大似然迹长估计没有考虑到测量窗口尺度对迹长估计的影响,1997年黄润秋、黄国明提出的平均迹长计算公式则弥补了这一缺陷。在宽度为w、高度为h的取样窗内,结构面与窗口的几何交切形式共有3种:(a)两端可见;(b)一端可见;(c)两端均不可见(图1).根据结构面交切窗口概率与测量窗口尺度之间的关系,黄润秋、黄国明推导了裂隙中点服从均匀分布条件下的迹长估算公式(简称H-H迹长估算公式):图1 结构面与窗口交切关系 l=n1+2n0/2Nπwh/w+h(3)式中:n0是两端均不可见的结构面条数;n1是一端可见另一端不可见的结构面条数;n2是两端可见的结构面条数;N是结构面总数,由下式确定:N=n0+n1+n2(4) 2 侧裂结构面迹长估计2.1 问题特点 拟建西南某大型水电站是一巨型规模的水力发电枢纽工程,大坝为双曲高拱坝,坝区侧裂结构面主要由随机分布的陡倾基体裂隙构成。按照工程设计和抗滑稳定性要求,确定左岸侧裂结构面走向变化范围为N5°W~N35°W,右岸为N75°E~N75°W,倾角均大于60°。侧裂结构面的野外现场调查主要在勘探平硐中进行,但是由于坝区绝大多数平硐沿垂直河谷或平行河谷方向施工,且硐高仅为2m,所以平硐布置方向和硐高皆不利于侧裂面迹长调查(图2).在坝肩抗力体局部地段,尤其是在距离坝肩抗力体上游约200m处的厂房区,布置了少数与侧裂面走向近平行的勘探平硐,在其硐顶可以获得一部分全迹长资料(图3).图2 坝肩抗力体低高程平硐布置及其侧裂结构面分布图3 厂房区勘探平硐布置示意坝区工程勘探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