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健康评估症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科教研室 常见症状 发热 1 PPT课件 学习目标 掌握发热的概念、常见病因、临床表现 熟悉发热的发生机制 了解发热的伴随症状及诊断提示 2 PPT课件 精品资料 你怎么称呼老师?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教师的教鞭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定义 发热(fever):体温调节中枢受致热原作用或体温调节中枢自身功能紊乱,使机体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5 PPT课件 一、病因发病机制 6 PPT课件 一、病因 (一).感染性发热:最常见(50-60%) 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局部或全身感染。 7 PPT课件 一、病因 (二).非感染性发热:(noninfective fever) 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吸收热) (1)机械性、物理或化学性损害(手术、烧伤等) (2)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致内脏梗死或肢体坏死 (3)组织坏死与细胞破坏 2.抗原抗体反应:风湿热、药物热、结缔组织病 3.内分泌代谢障碍:如甲亢、重度脱水 4.皮肤散热减少:广泛性皮炎、鱼鳞癣、慢性心衰 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中暑、脑出血、安眠药中毒等(高热无汗)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低热,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其他表现,属功能性范畴。 8 PPT课件 一、发病机制 致热源性发热:多数患者的发热是由于致热源引起 致热原 外源性致热原:微生物病原体及产物、无菌坏死组织、抗原抗体复合物等 内源性致热源,又称白细胞致热源: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 9 PPT课件 一、发病机制 外源性致热源 内源性致热源 体温调节中枢 微生物病原体 炎症渗出物 无菌坏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 白细胞致热源: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 通过 血脑屏障 发 热 通过激活 白细胞 (不能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散热减少 产热增加 10 PPT课件 二、评估要点 11 PPT课件 二、评估要点 (一)健康史 (二)临床特点 (三)身心反应 (四)伴随症状 12 PPT课件 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职业,居住地等 诱发因素 有无受凉,受寒,过度劳累,饮食不洁,高温环境等,有无服用某些药物,如:抗肿瘤药,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等 (一)健康史 13 PPT课件 二、评估要点 (一)健康史 (二)临床特点 (三)身心反应 (四)伴随症状 14 PPT课件 (二)临床特点 发热的分度 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 热型及临床意义 15 PPT课件 1.发热分度 一般波动范围不超过1℃ 正常体温的生理变化 16 PPT课件 1.发热分度 37.3~38℃ 38.1~39℃ 39.1~41℃ >41℃ 以口温为标准 17 PPT课件 1.发热分度 低热:37.3~38℃ 中等度热: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41℃ 18 PPT课件 2.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 (1)体温上升期:产热>散热 (2)高热期:产热=散热 (3)体温下降期:产热<散热 19 PPT课件 (1)体温上升期 疲乏无力、倦怠、肌肉酸痛、畏寒或寒颤 皮肤苍白、干燥无汗、四肢末端发冷 骤升型 缓升型 常见于肺炎球菌肺炎、败血症 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见于结核病、伤寒、 布氏杆菌病等。 骨骼肌收缩 血管收缩 特点 20 PPT课件 (2)高热期 持续时间 数小时:疟疾 数天:肺炎球菌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 数周:伤寒 特点 头痛、皮肤灼热、潮红 呼吸加深加快、脉搏心率加快 开始出汗并渐多,口炎 食欲减退、腹胀或便秘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严重者) 21 PPT课件 (3)体温下降期 骤降型 缓降型 常见于肺炎球菌肺炎、疟疾、输液反应等 见于结核病、风湿热等 特点:出汗多,皮肤潮湿;防脱水 22 PPT课件 2.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 特点 表现 23 PPT课件 3.热型及临床意义 (1)稽留热 (2)驰张热 (3)间歇热 (4)波状热 (5)回归热 (6)不规则热 24 PPT课件 (1)稽留热 体温维持在39~40℃以上 持续数天至数周 24小时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等的高热期 25 PPT课件 (2)驰张热 体温常在39℃或以上 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 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败血症热消耗热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等 26 PPT课件 (3)间歇热 体温骤升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 骤降至正常水平持续1天至数天 高热期

文档评论(0)

锦绣中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