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暴力叫“我都是为了你好”.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一种暴力叫“我都是为了你好” “我为你牺牲这么多,你为什么就不不知道感恩呢?” “只要你幸福,我怎么样都可以。” “听不听由你,可我都是为了你好。” “你这个样子我真的非常失望。” “都是因为你,我才变成这样的。” 这些话是不是似曾相识?它们可能伴随过你的成长,可能是你最亲近的人的口头禅,也可能已经成为你自己的语言习惯。 听着这些话长大的孩子,也许衣食无忧,看起来孝顺、懂事、让家人骄傲。他们深爱着自己的父母,拼命工作、努力学习,很容易成为学霸或工作狂,在外人看来是前程无忧的佼佼者,心中怀抱着对精英主义、英雄主义的热切追求,却总是感觉自己被什么捆缚住,极容易陷入负罪感,无法自由自主地生活,没办法和人建立真正亲密的关系,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甚至很难感觉到快乐和轻松。 看似并没有什么大碍,但这些话无一例外都是通过道德或情感压制(以“爱”为名)的方式,对对方施以“情感暴力”,以达到控制和支配对方的目的。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很多亚洲国家和地区,这种高压型控制在亲密关系,如亲子关系中极为常见。 语言的杀伤力或许不比拳头,让人轻易看见血和伤痕,看见晕厥和眼泪,却是很多人终其一生也无法摆脱的阴影。 2016 年 3 月 1 日,《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实施,我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到家庭暴力。然而,我们是否也需要警惕,我们中间有相当一部分人都在一种“隐形的暴力”——情感暴力中成长、挣扎、痛苦,却不自知。 “我都是为了你好” , 在情感上虐待子女 , 却以为深爱着他们 在知乎, “为什么有些父母喜欢用语言伤害孩子?”一问底下,有 2271 条回答。有人因为父母“出人头地”的过高期待,无论怎样努力,“失望贯穿了我的整个人生”。有人因为 父母表面上说“成绩不好无所谓,努力就好”,却一直唉声叹气,以至于他愧疚到无法入眠。有人在父母“恐惧让人成长”的打击教育下,成长为自己怨恨的人。而所有的伤害,无一都有一个看似名正言顺的外衣——“我都是为了你好”。 以爱的名义向孩子提出他们达不到、或不情愿达到的要求,站在“为你好”的道德制高 点上,让孩子无力反抗, 反而将责任归咎于自己。 在心理学上,父母的这种行为被称之为 “高压型控制”,是情感暴力的一种。 Lisa Fontes 在《无形的枷锁:战胜亲密关系中的高压型控制》一书中指出,加害者出于对控制别人的迷恋,或因内心脆弱而恐惧失序的状态,将不安感诉诸外在的人或事,以操控他们获得自己对生活的掌控感。他们往往强调爱和付出,通过语言打击的方式抹杀对方的自信(“你要是听我的,不至于这样。”“说你不行,你还不信。看吧。”),让对方产生“他 / 她比我更了解自己”或“他 / 她的确是为了我好”的错觉,很难察觉自己正在遭受伤害。 艾里希·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这样写道:“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这不仅适用于异性之间,同样也适用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爱的可贵之处,恰恰是:不因需要对方的爱与依赖,或满足自我的欲求,才去爱。而习惯于实施精神虐待的父母,却无法领会到这一点,用弗洛姆的话说,他们“戴着以道德为名的面具,束缚子女对生活本身的渴望”。 攻击人的方式分为多种。 一种是直接攻击,比如攻击性的言语或行为,这种攻击容易发现,也相对容易制止。另一种是非直接攻击,分为间接攻击和被动型攻击两种。 1 间接攻击比如散布谣言、毁掉对方的心爱之物、通过第三方加害等;而被动型攻击,即我们所说的情感暴力,是以一种隐秘的、温和的方式实施情感控制。按照日本心理学家加藤谛三在《情感暴力》中的说法,遭受这种情感控制的人,是被“善意操控”了,陷入卡伦·霍妮所说的“虐爱”,他们无法反抗,难以向他人诉说,只能默默拖着一把“心锁”四处游荡。 我们并非否认或诋毁父母对子女的爱,只是这种从自我出发的教育方式和表达爱的方式 的确会让他们负重前行, 并在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无法解脱, 深受其苦。瑞士心理学家 Alia Nliller 认为,“为了孩子好”会扼杀孩子的自由发展,造成的压抑童年会瓦解其意志,导 致他日后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丧失创造力和反叛力,使得他们成年后很容易被操控。 当原本作为人类减轻焦虑的手段的爱, 在泯灭个性、“互相牺牲了自主性”(加藤谛三 语)的前提下进行,焦虑便会加倍奉还。 正如罗洛·梅在《焦虑的意义》中所写:“‘爱’不是被当成克服个人鼓励的建设性方法,而往往被当成是自我扩张的手段,我们为了竞争的目的而利用爱,在竞争中拔得头筹,赢得令人称羡的伴侣,那是个人才干的证明,伴侣就像是股市投资获利所得的战利品。另一个常见的例子是,我们因为孩子在大学得到的奖励,或以其他形式为家族增光,就对孩子另眼相

文档评论(0)

ey87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