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文的设计思路.pdf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文的设计思路.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文的设计思路 人民教育出版社 陈恒舒 国家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一个突出特点就是, 试图构建 “教读—自读—课外阅 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自读课是一个重要的创新点。 它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目标, 以自读课文为主要材料, 以学生自我阅读实践 为主线,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他们自求自得,使教读课所学知识、方 法和能力有效迁移和拓展。 可以说, 它是联结课内与课外的重要纽带, 是实现学 生素养提升的关键环节,是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有效渠道。以下试以七年级 上册为例,对自读课文的设计思路作简要介绍。 一、为什么要设置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早在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8 年版初中语文教 材中,就有一部分课文被标明为“阅读课文” 。1987 年版则区分为讲读、课内自 读、课外自读三类, 并明确了三者在教学中的不同地位: “讲读课文由教师教读, 课内自读课文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阅读, 课外自读课文由学生在课外阅读。 ” 而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 年版的初中语文教材延续了这一思路,但只区分教读、 自读,不再有课内自读和课外自读的区分。这样的区分,尽管初衷只是“为了不 加重教学负担” (当时一册教材的课文总数是 35—40 篇,教读、 自读各占一半左 右),但也确实彰显了编者区分课型、提倡自主学习的意图。新课改以来,则改 为精读和略读的区分, 不独人教版教材如此, 苏教版、 语文版等也都区分出了略 读课文。这就带来了一些问题: 首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和 《义 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版)均将精读、 略读作为学生应该掌握的阅读方法, 再拿来作为课型的名称, 难免造成概念指称上的混乱。 更重要的是, 精读和略读 对于课型的定位不够明确, 从而导致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往往对所有课文都采取 以精读精讲为主的办法,只是精读课文用的课时多,略读课文用的课时少而已; 甚至有的学校或地区怕完不成教学任务,干脆“砍掉”几篇“不重要”的课文, 其余一律巨细靡遗地精讲。 为了纠正这种教学偏向,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首先在名 称上恢复了“教读” “自读”的提法,明确了两种课型特别是自读课的基本定位 ——所谓“自读” ,要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 当然,自读课文的设置并不是简单的“回归传统” 。尽管过去自读课文的设 1 计目的定位在“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阅读,培养自学能力” ,但课前有提 示、课后有练习的设计与教读课文差别不大; 至于新课标教材中的精读课文和略 读课文,在助学系统和作业系统的设计上几乎没有差别,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 难以准确地把握两类课文不同的教学特质。 为了更好地区分课型, 让教师一看教 材就能意识到两种课型的差异, 教材编者做了大胆的尝试, 对两类课文采取了截 然不同的编写体例。 二、自读课文的编写体例 自读课文在体例上与教读课文有着显著的差别: 不设预习和课后习题, 而代 之以旁批和阅读提示。 这种编写体例是为自读课的课型服务的: 不设指向明确而 具体的预习和课后习题,是为了避免教师根据教材设定好的要点和路径去精讲, 从而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空间; 而设置旁批和阅读提示, 则是为了提供一些 “抓

文档评论(0)

130****5554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文档下载后有问题随时联系!~售后无忧

认证主体文安县滟装童装店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1026MA0G7C0L4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