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牵引变电所容量计算与选择 2.1 牵引变电所容量计算和选择
就是指牵引变压器容量的计算和选择。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步骤进行。
⑴按给定的计算条件求出牵引变压器供应牵引负荷所必须的最小容量, 称为计算
容量。
⑵按列车紧密运行时供电臂的有效电流与充分利用牵引变电所的过负荷能力, 求
出所需要的容量,称为校核容量。这是为确保牵引变压器安全运行所必须的容量。
⑶根据计算容量和校核容量, 再考虑其他因素 ( 如备用方式 ) ,最后按实际系列产
品的规格选定牵引变压器的台数和容量,称为安装容量或设计容量。
牵引变压器是牵引供电系统的重要设备, 从安全运行与经济方面来看, 容量过小
会使牵引变压器长期过载; 反之, 容量过大将使牵引变压器长期不能满运行, 造
成容量浪费。因此,牵引变压器容量的确定是很关键的一步,也是短路计算、负
荷计算、电气设备选择的重要依据。
现根据铁路运行实际情况作如下假设:
某复线客、货铁路采用 TT供电方式,上行供电臂 A 长 22km,下行供电臂 B长 20km。
其负荷情况如下:
①近期调查年货运量γ =2000 万吨/ 年
②牵引吨数 Q=5100t
③牵引计算结果: (ΣA 中已包括机车自用电)
供电臂 A 上行: n=3,ΣA=1724kVAh,Σtg=28.3min Σt=34.5min
Σtg=29.2min Σ,A=1988kVAhΣ,n=3 下行:
t=36.1min
N=27 对 非 供电臂 B 上行:n=3,ΣA=2155kVAh,
Σtg=26.9min Σt=29.2min
下行: n=3,ΣA=1822kVAh,Σtg=26.3min Σt=28.3min
N=30 对 非 ④cos φ=0.8 ,在牵引母线上补偿,补偿后 cos
φ=0.9
2.2 供电区间内的需要输送能力
44 21 净
10 K K 10 2000 1.151.2 N===21(列/ 日)= 11(对/ 7050.365 5100 365Q 日)
1 4
其中——波动系数, 取 1.2 ; K K ——储备系数, 复线取 1.15 ; 2 吨/10 年) —
—年运货量( ——货物列车载重系数(有各种车辆的百分比决定) ; 净——列车
牵引重量(吨) Q ;2.3 供电臂 AB 的基本参数:
2.3.1 上下行供电臂列车平均电流:
供电臂 A:
A 1724 上 42.=119.9 = (=IA ) 2.4 上行: 上 aA t34.5 上 A 1988 上 4.2=132.2
(=AI=) 4.2 下行: 下 aA t36.1 上 B:
供电臂.
B2155 上 42.=177.1 (AI= )= 42. 上行: 上 aB t29.2 上 B1822 下 2.4)
AI==154.5= (.42 下行: 下 aB t328.下 2.3.2 上下行供电臂列车带电
平均电流:
A1724 上=146.2 (=A=供电臂 A:I ) .42 2.4 上行: 上 aA 28.3tg 上
A1988 上=163.4 (A=I= ) 42. 2.4 下行: 下 aA 29.2tg 上 B2155 上=I=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六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VIP
- 哈佛分析框架与企业财务分析外文文献翻译.pdf
- 基于PLC的工件清洗装置设计.docx
- 上海电力大学2021-2022学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卷(A卷)含参考答案.docx
- 智慧灌溉解决方案.pptx VIP
- 23S519小型排水构筑物.pptx VIP
- 年产5000吨工业萘生产装置工艺设计说明书(毕业学术论文设计).doc
- 精品解析: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VIP
- 【我国家具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5000字】.docx VIP
- 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碳蓄积及其变化特征研究.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