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模型黄河”工程 .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程建筑学相关资料ENGINEERING ARCHITECTURE RELATED INFORMATION 工程建筑学相关资料 ENGINEERING ARCHITECTURE RELATED INFORMATION PAGE PAGE 1 建设“模型黄河”工程 摘要:建设“模型黄河”,一方面直接为“原型黄河”提供治理开发方案,另一方面为“数字黄河”工程建设提供物理参数。同时,“模型黄河”还应成为“数字黄河”通过模拟分析提出“原型黄河”治理开发方案的中试环节。通过“数字黄河”与“模型黄河”的联合运用,确保各种治理开发方案在“原型黄河”上实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有效的目标。 关键词:模型黄河 工程 “原型黄河”或“自然黄河”,是我们治理开发和管理的对象,其目标是实现“四个不”,即“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最终实现黄河的长治久安。要建设好“原型黄河”,还必须建设另外两条黄河,一条是“数字黄河”,另一条是“物理模型黄河”(以下简称“模型黄河”)。“模型黄河”可对“原型黄河”所反映的自然现象进行反演、模拟和试验,从而揭示“原型黄河”内在的自然规律。“模型黄河”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可系统联系黄河的一系列零散因素,并直观看出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二是可使黄河各种抽象的现象具体化甚至量化,三是可直观呈现黄河不同治理开发方案的结果,使科学决策便捷、准确。建设“模型黄河”,一方面直接为“原型黄河”提供治理开发方案,另一方面为“数字黄河”工程建设提供物理参数。同时,“模型黄河”还应成为“数字黄河”通过模拟分析提出“原型黄河”治理开发方案的中试环节。通过“数字黄河”与“模型黄河”的联合运用,确保各种治理开发方案在“原型黄河”上实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有效的目标。 一、构建完整的“模型黄河”体系 针对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模型黄河”体系的构建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黄土高原模型、水库模型、河道模型及河口模型。 (一)黄土高原模型 黄土高原的多沙粗沙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重力侵蚀。因此,抬高侵蚀基准面措施(如修建治沟骨干工程和淤地坝系)的治理效果最为明显。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以来,三门峡以上一般年份来沙量减少了3亿吨,其中淤地坝及水库减沙占90%以上。同时,淤地坝形成的坝地,由于它拦蓄了径流冲刷坡面的表层土壤,水肥条件优越,亩产是坡耕地的10倍以上,因此,深受当地农民群众的欢迎。 治沟骨干工程和淤地坝系建设的理论依据是“相对平衡理论”。即随着坝区淤积逐渐增加和坝体逐步加高,抬高了沟道侵蚀基准面,使沟坡相对高度和坡度逐渐减小,当坝地面积与控制流域面积的比例足够大、沟坡相对高度和坡度达到某一值时,重力侵蚀和沟蚀量变得很小,一定频率洪水及其挟带的泥沙平铺在坝地上,且水深和泥沙淤积厚度不影响坝地上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目前,坝系“相对平衡理论”尚不成熟,尤其是对坝系相对稳定的前提条件,以及如何确定建坝座数、最佳拦沙库容和滞洪坝高等问题,尚缺乏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只有解决了坝系建设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并由此指导广大群众的实践活动,才有可能大大提高其安全性,避免农民群众自发建设的坝系工程被洪水冲毁的现象,使其真正成为旱涝保收的基本农田,同时又收到拦蓄泥沙的良好效果,并最终实现遏制沟道重力道侵蚀的“相对平衡”目标。 特别指出,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不同的区域,由于其小气候特征、地形、地貌、土壤等因素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不同区域建立坝系“相对平衡”的条件是不一样的。 基于以上考虑,可以分别就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的某一条小流域或其中的某一条支沟建立物理模型,首先对其侵蚀的机理进行分析模拟,找出其侵蚀的基本规律,然后将其治理的治沟骨干工程或淤地坝系摆进模型里,本着最终实现“相对平衡”的目标,对各种可能的治理方案进行试验,在此基础上,提出某一支沟的治理方案,并将试验研究推荐的治理方案付诸于具体的治理实践中。如此,一条沟一条沟地进行试验研究,治理的生产任务也对应着一条沟一条沟地进行安排,把试验研究成果变成现实。长此以往,我们就可以建立起黄土高原治理的“相对平衡”理论,并用以指导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治理。 不可否认,目前我们规划的治沟骨干工程和淤地坝系的总体布局以及对未来某一水平年的减沙效益的测算都带有经验性,如果建立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物理模型,就可以通过反复的试验研究将工程布局的规划及其减沙效益进行量化分析,大大提高治理规划的科技含量和对减沙效益预测的可信度。 但是,也应该认识到,此类模型的构建具有相当的难度。截至目前,国际上尚没有建立类似模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重力侵蚀现象的物理模型,现有的模型均是针对模拟面蚀、浅沟流失等现象的。如比利时地理实验室、希腊雅典农业大学实验室建立的物理模型,主要是研

文档评论(0)

mincla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孝感韵康商贸有限公司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900094750514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