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诊疗方案.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 9下载文档可编辑 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一、诊断 ( 一) 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 年)。 (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 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杜, 2004 年)。 (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 浅,口角下垂. 鼓腮,吹口哨时漏气, 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 可伴病侧舌前 2/3 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脑 CT、MRI检查正常。 (二)疾病分期 急性期:发病 15 天以内。 恢复期:发病 16 天至 6 个月。 后遗症期:发病 6 个月以上。 (三)证候诊断 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 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风痰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 颜面麻木作胀,作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 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二、治疗方案 (一)针灸治疗:采用循经与面部局部取穴。 体针 ( 1)急性期 治法:驱风祛邪,通经活络。 主穴:攒竹 四白 阳白 太阳 颊车 承浆 地仓 翳风 合 谷 ( 面部穴位取患侧,循经取穴取双侧) 配穴:风寒证者,配风池;风热证者,配曲池;风痰证者,配丰 隆。 操作:在急性期,面部穴位手法不宜过重,针刺不宜过深,取穴 不宜过多。面瘫早期治疗以浅刺轻刺为主,不宜使用电针,针刺量不 宜过强。肢体远端的穴位行泻法且手法宜重。 发病当日即可采用针灸治疗,可控制病情发展,缩短病程,使病情早日恢复。针刺每 15 分 钟行针 1 次,留针 30 分钟,每日 1 次,连续治疗 5 次休息 2 日, 10 次一疗程。 ( 2)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治法:活血化瘀,培补脾肾、舒筋养肌、息风止痉 主穴:( 1)阳白 四白 地仓 颊车 下关 太阳 牵正 合 谷 ( 2)攒竹 瞳子髎 睛明 颧髎 迎香 禾髎 水沟 承浆 合谷 ( 面部穴位取患侧,循经取穴取双侧) 配穴:依据气虚、血瘀、痰瘀情况酌加足三里、三阴交、血海、丰隆,以及灸百会、气海、关元。 操作:交替使用两组穴位, 面部穴位采用平刺或斜刺 0.5-1.0 寸, 采用中等或较强的刺激量, 可配合电针治疗。 可于地仓、颊车、阳白、攒竹处加电针,选用疏密波或断续波,中等强度刺激,通电 15 分钟 左右;足三里、三阴交穴采用补法,余穴均采用泻法, 15 分钟行针 1 次,留针 30 分钟, 每日 1 次,连续治疗 5 次休息 2 日,10 次一疗程。 患病 3 个月以后,面部穴位刺激量宜轻,以防倒错和面肌痉挛,并可于下关、颧髎等穴施以温针灸。 .电针 一般选取阳白一太阳、下关一巨髎、颊车一地仓三对穴位。阴极 在外周,阳极在中心部。波形为连续波,频率 1-2Hz,输出强度以面部肌肉轻微收缩为度。电针时间约 30 分钟。 3.灸法 适应于风寒袭络证者,选取太阳、下关、翳风、承浆、阳白、鱼腰、承泣、四白、 地仓、颊车、印堂、巨髎、夹承浆等面部穴位,采用温和灸、回 旋灸、雀啄灸、温针灸或者热敏灸等方法。每次施灸约 20 分钟。4.拔罐 适应于风寒袭络证各期患者。选取患侧的阳白、下关、巨髎、地 仓、颊车等穴位。 采用闪火法,于每穴位区域将火罐交替吸附及拨下约 1 秒钟,不断反复,持续 5 分钟左右,以患侧面部穴位处皮肤潮红 为度。每日闪罐 1 次,每周治疗 3--5 次,疗程以病情而定。 根据病情,亦可辨证选取面部以外的穴位,配合刺络拔罐治疗。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风寒袭络证 治法: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推荐方药: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炙麻黄、熟附子、细辛、荆芥、防风、白芷、藁本、桂枝、甘草等。 风热袭络证 治法:疏风清热,活血通络。 推荐方药:大秦艽汤加减。秦艽、当归、蝉蜕、赤白芍、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地龙、生地、石膏等。 .风痰阻络证 治法: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推荐方药:牵正散加减。白附子、白芥子、僵蚕、全蝎、防风、白芷、天麻、胆南星、陈皮等。 .气虚血瘀证 治法:益气活血,通络止痉。 推荐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党参、鸡血

文档评论(0)

文档查询,农业合作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土默特左旗农特农机经销部
IP属地内蒙古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50121MA0R6LAH4P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