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事业史:第4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pptVIP

中国新闻事业史:第4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核定地价、照价收税、照价收买、涨价归公 既然土地国有,没有买卖,何来价格? 价格由谁制定?若价高者得,则“必有资本者乃能向国家租地,其无资本者无立锥如故也;又必有大资本者,乃能租得广大之面积良好之地段” “吾人社会革命之政策,为土地国有,土地国有之办法,为定价收买” 1.现实地租总额80万万,则地价为1300万万 2.政府以2600万万购之 3.如无现金,则以国债。按5厘利息算,利息当在130万万 此项公债证书,必无复一钱之价值 3、论战的结果 革命派胜,改良派负 原因参考:张朋园《梁启超与清季革命》 三、革命派报刊的发展 (一)于右任和“竖三民” 1、1907年,创办《神州日报》(4.2-6.20) 2、“竖三民” (1)《民呼日报》 1909年5月15日-9月8日 “大声疾呼,为民请命” 因揭露陕甘总督匿灾不报招致祸端 (2)《民吁日报》 1909年10月3日-11月19日 “不能呼,惟有吁之。 ” 因赞扬刺杀伊藤博文,触怒帝国主义,被迫停刊 (3)《民立报》 1910年10月11日 “先是什么都不怕,大声疾呼地宣传革命;不允许大声疾呼就只好叹息,叹息也不准许就迫得非挺立起来不可!” 1911年,《民立报》被确立为同盟会中部总会机关报 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停刊 三份报纸皆由于右任创办,且都以民字打头,创办时间又互相衔接,故人们称它们为“竖三民”。 望大陆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有殇! (二)武汉地区的舆论重地:《大江报》 1910年12月14日《大江白话报》创刊 《洋大人何敢在汉口打死吴一狗》 1911年1月3日更名《大江报》 革命团体文学社机关报 以新军为主要读者对象 《大江报案》 1911年7月17号,《大江报》刊出何海鸣(署名海)所作时评《亡中国者和平也》 7月26日发表黄侃(署名奇谈)的《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 8月1日 报馆被封 第四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二、改良派在国内创办的报刊 1、英敛之和《大公报》 1902.6.17日创刊 办刊宗旨:“开风气、牗民智,挹彼欧西学术,启我同胞聪明。” 2、狄楚青和《时报》 以业务改革为特色 3、彭翼仲与《京话日报》 (1)中国近代白话报刊简史 A、《民报》 1876.3 “此报专为民间所设,故字句俱如寻常说话……庶几稍识字者便于解释。” B、戊戌维新时期的白话报 《演义白话报》、《平湖白话报》、《无锡白话报》、《通俗报》、《女学报》 C、辛亥革命时期的白话报 革命派:《中国白话报》 1903年12月19日在上海创刊,创办人林獬 《发刊词》 中国驻各国钦差,联名电奏请变法,那位满洲西太后,看了奏,勃然大怒,将奏丢在地下,口里说道:唔早已变得蛮好格哉,颐和园里向外国货买得交交关关勒哩,你还要说倽格变法弗变法,唔呀弗高兴格哉。(《中国白话报》第九期) 改良派:《京话日报》 (1)概况: 1904—1906于北京 创办者:彭翼仲 “东到奉黑,西及陕甘,凡言维新爱国者莫不响应传授,而都下商家百姓于《京话日报》则尤人手一纸,家有其书,虽妇孺无不知有彭先生 ”。 (2)《京话日报》的启蒙姿态 由精英立场到平民立场 由文化启蒙到时事动员 “诸君来稿无论登与不登,必把题目姓名录出,免负诸君热心” 在某种意义上,《京话日报》与下层社会的融合是以启蒙知识分子放弃思想和知识的启蒙,采取简单易行的感情呼吁为代价的。《京话日报》重时事而轻新知的倾向,导致“开民智”的含义被局限为告知民众时势和教导民众爱国,这无疑大大窄化了启蒙的内容,新知的普及完全让位于爱国的呼吁,启蒙运动要求对国民实行基本教育的初衷受到严重限制甚至被取消。北方社会仍旧处于一个相对闭塞、蒙昧的状态,这种急功近利的片面的“启蒙”可以掀起轰轰烈烈的社会运动,却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国民的素质。 (3)启蒙形式的延伸 新戏、演说、报章的循环体系 (4)《京话日报》的爱国立场 从洋人手里“争回这说话的权柄” 1906年3月29日,刊登了在“南昌教案”中被法国传教士杀害的县令江召棠的照片。这是国内日报上刊登的第一张时事照片。 “江西南昌县知县江令召棠,被天主教请吃酒谋杀,凶手便是劝人为善的教士。教士既下毒手,又肆毒口,捏造情形,说是自刎。本馆再回辨白,今特把江大令受伤的照相,做成铜板,印入报内,请大家看看,有这样自刎的没有!” (5)彭翼仲案 1906年9月28日 “妄议朝政,捏造谣言、附和匪党、肆为论说” 说法1:得罪军机大臣瞿鸿禨(《卫兵抢劫骇闻》) 说法2:藤堂调梅事( “孙文

文档评论(0)

学习让人进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无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