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淤地坝规划设计中的若干技术问题探讨 .docxVIP

新时期淤地坝规划设计中的若干技术问题探讨 .docx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工程建筑学相关资料ENGINEERING ARCHITECTURE RELATED INFORMATION 工程建筑学相关资料 ENGINEERING ARCHITECTURE RELATED INFORMATION PAGE PAGE 1 新时期淤地坝规划设计中的若干技术问题探讨 摘要:大规模淤地坝建设是一项非常浩大和复杂的工程,为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和建设淤地坝,保证其安全运行和工程效益的发挥,避免和解决过去的处理标准淤地坝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新时期在黄土高原建设生态型、节水型和可持续发展型淤地坝的技术思想,就坝系相对稳定、淤地坝洪水设计标准和不达标淤地坝、淤地坝随淤随用、提高竖井排洪能力、岸边溢洪道、土坝过水和水坠坝的快速施工等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淤地坝 规划设计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群众在长期同水土流失斗争实践中创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既能拦截泥沙、保持水土,又能淤地造田、增产粮食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新中国成立后,一方面,在总结天然聚湫和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进行筑坝试验的基础上,淤地坝的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从局部到大面积,从小型到大中型,从蓄水拦沙到淤地生产,从单坝建设到坝系建设,至20世纪90年代末,黄河流域共有大、中、小型淤地坝10余万座,在拦泥、滞洪、造地、增产及综合利用等方面产生了显著效益。另一方面,在已建设的淤地坝中有相当数量的中小型淤地坝是20世纪70年代前群众性建坝高潮中建设起来的,在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如在规划布局方面,部分坝系缺乏全局观念,没有统一规划,同时缺乏坝系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在设计标准方面,部分中小型淤地坝设计标准低,库容小,未留溢洪道或溢洪道过水断面小,致使洪水漫顶垮坝。在建坝施工方面,有的夯压不实,坝体干容重低,特别是不按技术规范操作,标准低,施工质量差。在坝 系管理方面,淤地坝虽是山区农民的“保命田”、“金饭碗”,然而“重新修、轻管护”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同时缺乏维修管理制度和管理养护办法,大多数坝只修不管,或者管护流于形式,使得淤地坝在改善当地群众生活水平的作用并未得到有效的发挥。 为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大力推进西部地区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汪恕诚部长在2003年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将“淤地坝”列为水利“三大亮点”工程之一,指出:“大力推广淤地坝建设,将退耕还林、水土流失治理、生态建设结合起来,以解决老百姓的长远生计,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黄土高原在未来的20年内将要建设16.3万座淤地坝,是一项非常浩大和复杂的工程。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和建设淤地坝,保证其安全运行和工程效益的发挥,避免和解决过去淤地坝建设中存在的诸如部分坝系工程布局不合理、部分淤地坝设计标准偏低和设施不配套、重建轻管和综合效益偏低等问题,本文将对新时期黄土高原淤地坝规划设计中的若干技术问题进行探讨。 1 新时期淤地坝建设的技术思想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水土流失总面积45.4万km2,多年平均输入黄河泥沙约16亿t。严重的水土流失威胁着黄河下游的防洪安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黄河流域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缺水日益严重。如何从各个环节挖掘节水潜力,建立节水型社会已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因此,新时期大规模建设淤地坝,必须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以流域为系统,充分体现全局观点,兼顾当地和下游地区利益,科学有效地发挥拦沙、保水和淤地等综合功能,以促进当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改善生态环境,有效减少入黄泥沙,为确保黄河安澜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为此,本文提出了新时期在黄土高原建设生态型、节水型和可持续发展型淤地坝的技术思想。 1.1 生态型——生态良好 淤地坝建设既应着眼于减少水土流失和拦沙造地形成稳产高产田,又要与黄土高原生态建设密切结合,促进坡地退耕还林还草。根据当地气候、地形、土壤和水资源等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林草建设。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使生态形态达到同类气候地形土壤条件下的良好水平。在坝地的利用方面,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尽可能多使用天然肥料和生物治虫,化肥、农药的土壤残留和随水排除的部分应达到国家标准。对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利变化,如一些地方出现野兔大量繁殖造成树苗大量损坏等 问题,应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人工干预措施。在淤地坝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守水土保持等相关的规范标准。 1.2 节水型——节约和高效利用水资源 针对黄土高原的实际情况和全流域水土资源合理高效利用的需求,淤地坝建设必须考虑完备的排水设

文档评论(0)

mincla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孝感韵康商贸有限公司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900094750514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