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航天情谊.docx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薪火相传,航天情谊 打开文本图片集 2021年10月31日上午9点多,当77岁的王永志匆匆赶到北京301医院时,98岁的钱学森已经停止了呼吸。“一想到他再也不能给我面授机宜了,再也不能和我交谈了,心中便充满了悲伤。”王永志悲痛地说。 钱学森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眼光高远、诲人不倦的导师。在航天科技事业岗位上,当年在他辛勤培养和真诚关怀下的年轻一代科技工作者,如今早已成为航天科技事业的栋梁之材。王永志跟着钱老从中国的导弹、运载火箭干起,走过了半个世纪的风云岁月,他饱含深情地说:“恩师永在我心中。” 王永志逆向思维初露头角,钱学森慧眼识金大力支持 1961年,王永志从苏联留学归国,时值中国的火箭航天事业刚刚上马,他被分配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工作,受到首任院长钱学森的亲自指导。从我国最初自行设计的近程火箭起步,他开始了走向太空之路。25年后,王永志成为该院第6任院长。 钱学森非常重视对年轻人的培养。尽管工作非常繁忙,但他还是经常挤出时间在小礼堂给大家开讲座、作报告。王永志说:“钱老眼界高远,知识面宽,每次聆听我们都受益匪浅。”而让钱学森牢牢记住了王永志的,还是因为王永志的逆向思维初露头角。 那是1964年6月底,王永志第一次走进戈壁滩,执行发射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枚中近程导弹任务。当时戈壁滩骄阳似火,天气特别炎热。试验发射时,导弹射程不够,打不到落点。专家们都在考虑,怎样再给运载火箭肚子里多添加点推进剂,无奈火箭的燃料贮箱容量有限,再也“喂”不进去了。正当大家绞尽脑汁想办法时,一个高个子年轻人站起来说:“戈壁滩天气炎热,对推进剂密度有影响。火箭发射时推进剂温度高,密度就要变小,发动机的节流特性也要随之变化。经过计算,要是从火箭体内泄出600公斤燃料,这枚火箭就会命中目标。” 大家的目光一下子聚焦到这个年轻的新面孔上。只见提出这一见解的是在场人中军衔级别最低的——中尉。几乎所有专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认为这是天方夜谭。有人不客气地说:“本来火箭射程就不够,你还要往外泄燃料?”于是没有人理睬这个年轻人的建议。 这个年轻人就是王永志。眼看导弹不能及时发射,情急之下,他想起了坐阵酒泉发射场的技术总指挥、大科学家钱学森。钱学森是发射场里的最高技术负责人,是技术权威。于是,年轻气盛的王永志鼓起勇气敲响了钱学森的房门。 钱学森看着突然站在面前的年轻人,很客气地请他坐下,让他慢慢说。王永志汇报了自己对火箭加注燃料的分析,并提出了计算结果,认为从箭体里泄出600公斤酒精推进剂,可以使导弹达到预定射程。钱学森听得很认真,并不时提出问题。在听了王永志充满自信的分析后,钱学森脸上露出了笑容:“行!我看这个办法好。” 钱学森随即派人把火箭总设计师请来。他指着王永志对火箭总设计师说:“这个年轻人的意见对,就按他说的办!” 王永志没想到令他崇拜的科学大师竟能如此果断拍板支持自己的意见,内心非常激动。但他非常清楚,方案被采纳并不等于发射成功,必须要经过火箭飞行试验的检验,因此心里还是忐忑不安。 钱学森对王永志的方案之所以敢果断拍板,是因为他认为这是符合科学规律的。钱学森曾说,他在加州理工学院就有许多这样的大师、这样的怪人,决不随大流,敢于想别人不敢想的,做别人不敢做的。大家都说好的东西,在他看来很一般,没什么。没有这种精神,怎么会有创新! 果然,火箭泄出一些推进剂后,射程变远了。1964年6月29日,中国第一枚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运载火箭取得了关键性的突破。接着连打三发火箭,发发命中目标。 当时,钱学森站在发射场激动地说:如果说过去我们还是小学生的话,现在至少是中学生了。正是因为这次发射中的这个特殊事件,使千里马遇上了伯乐,钱老的推荐,使王永志有了施展才华的平台。钱学森记住了王永志的逆向思维法,也记住了王永志这个年轻人。从此,钱学森对王永志有了更多的关心和培养。 钱学森放手用新人:第二代战略火箭让第二代人挂帅 上世纪60年代末,珍宝岛事件导致中苏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叶剑英元帅说,没有战略火箭,毛主席睡不好觉。于是,中国集中精兵强将加快研制远程火箭,王永志也被选调到这支研制队伍中,并晋升为远程火箭的副总设计师,协助总设计师屠守锷工作。期间,他参加了总体参数的确定,性能的分析计算,箭上各分系统的技术协调和参数的匹配,并拟制了地面试验和飞行试验方案。为适应珍宝岛事件后的战备急需,在经过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王永志提出了优化的试验方案,不仅赢得了时间,还节约了大量的经费。当时的国防科委对此方案讨论到深夜两点多,最后还是钱学森拍板决定采用。 王永志一直在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带领下工作,这些老科学家

文档评论(0)

w1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