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贵州岩溶地貌考察总结报告.docx

【】20XX年贵州岩溶地貌考察总结报告.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20XX年贵州岩溶地貌考察总结报告 《【】20XX年贵州岩溶地貌考察总结报告》 是一篇好的范文, 感觉很有用处,从头编写了一下发到。 20XX年贵州岩溶地貌考察总结报告 20XX年贵州岩溶地质考察报告 编写人:张根法等 单位:勘探开发研究院 时间:~ 目 录 0 前言 1 1 考察安排 2 2 考察主要成果 2 学习了岩溶有关学术名词及意 义 ................................................................... ............2 成立了岩溶地貌空间形 态 ................................................................... ........................4 直观地看到了众多地质现 象 ................................................................... ....................5 取得的主要认识和建 议 ................................................................... ............................6 3 道谢 10 前言 为提高我院勘探研究人员对碳酸盐岩岩溶缝洞体的形成机理和地下地表发 育特点有一个感性认识, 在分企业领导的鼎力支持下, 院领导亲自带队, 组织了贵州现代岩溶地貌考察活动。 20XX年 3 月 15 日-3 月 22 日,由各勘探研究所 27 人组成的第二批考察团员对贵州碳酸盐岩出露岩溶进行了为期 7 天的野外地质认识实习。本次考察对象为贵州现代岩溶特点, 带队老师为贵州中科院地化所三位研究现代岩溶特点的博士。 领导带队先补知识 室内学习 贵阳所与老师合影 先看岩溶的物质基础 - 碳酸盐岩地层 排队进洞 洞内察看、听老师解说 与老师探讨地表水到哪里了 探寻找地下水库 考察安排 乌鲁木齐 - 贵阳 参加中科院地化所有关岩溶及岩溶地貌的研究进展和有关成果展示及贵州地矿局专家对于贵州基本地质条件和石油地质有关的勘探历程及成果认识。 天龙屯堡地表岩溶 - 水上石林特点考察。 黄果树岩溶阶地和地表水流特点考察。 普定现代岩溶地下水文(三个地下洞窟)考察。 现代岩溶残丘(万峰林)发育特点和地下地表水系及岩溶地貌发育特点考 察。 总结议论。 贵阳 - 乌鲁木齐。 考察主要成果 岩溶有关学术名词的野外露头及地质学意义 思想汇报专题喀斯特:喀斯特( KARST)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 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 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 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 由喀斯特作用所 造成地貌,称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 落水洞:落水洞是地表水流入地下的进口, 表面形态与漏斗相像, 是地表及地下岩溶地貌的过渡种类。 它形成于地下水垂直循环极为流利的地域, 即在潜水面以上。由于落水洞常沿结构线、 裂隙温顺岩层展布方向呈线状或带状散布, 因此是判明暗河方向的一种标志。 漏斗:岩溶漏斗又称斗淋,即 doline 的音译,石灰岩地域呈碗碟状或漏斗 状的凹地。平面形态呈圆或椭圆状,直径数米至数十米。深度数米至十余米。漏 斗壁因塌陷呈陡坎状, 在聚积有碎屑石块及剩余红土的漏斗底部, 常发育有垂直 裂隙或溶蚀的孔道,孔道与暗河相通,当孔道拥塞时,漏斗内就积水成湖。岩溶 漏斗是地表水流沿垂直裂隙向下渗漏时使裂隙不断扩大, 先在地面较浅处形成隐 伏的孔洞,随孔洞的扩大上部土体逐步崩落, 开始在地面出现环形的裂开面, 最 后陷落成漏斗。岩溶漏斗常成串散布,其下往往与暗河有一定的联系,因 此是判明暗河走向的重要标志。 图 2-1-1 喀斯特地貌形态示意图 溶蚀洼地:散布在峰丛或峰林之间, 呈关闭或半关闭状。 平面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长轴常沿结构线发育, 面积约数平方公里至数十平方公里。 洼地底部呈线凹形,有时因漏斗及落水洞的散布而略有不平, 表层聚积有厚度不等的剩余红土及水流冲刷来的红土聚积。 天生桥:天生桥( natural bridge )地下河与溶洞的顶板崩塌后,横跨河谷的残留顶。 图 2-1-2 天生桥 峰林:峰林,外国称锥状和塔状喀斯特。高耸林立的碳酸盐岩石峰。分别立 和簇集两类。当峰丛石山之间的溶蚀洼地再度垂向发展而至饱水带时, 把基座蚀 去,成为没有基座的密集山峰群。簇集的连座峰林又称峰丛。 孤峰:竖立在平原上的孤立的石灰岩山峰。 它是岩溶平原和溶蚀谷地中常有的地貌形态之一,相对高度 100 米左右。 石钟乳:是一种呈倒锥状的岩溶聚积物,大的

文档评论(0)

130****6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