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湿温.pptx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温病学多媒体教学课件 — —湿温;一.概述 (一).定义 湿温是感受湿热病邪所引起的一种外感热病。本病的特点是以脾胃为病变中心,初起以身热不扬,身重肢倦,胸闷脘痞,苔腻脉缓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病较缓,病势缠绵难愈,病程较长。病机演变虽有卫气营血浅深层次的不同变化,但主要稽留于气分。病变过程中既可因湿热化燥而伤阴,也可因湿盛困阻而伤阳。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雨湿较盛、气候炎热之时为多。 ;(二)历代医家对湿温的认识  1.《难经·五十八难》 “伤寒有五,有伤寒,有中风,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                2.宋代朱肱在《伤寒类证活人书》中提出:湿湿当用“白虎加苍术汤主之”。                3.清代,薛生白撰写了论述湿温病的专著《湿热病篇》. ;(三)湿温与现代疾病的关系                    1.伤寒 2.肠炎、痢疾 3.钩端螺旋体病 ;    ;(二)、病理变化 ;湿温病理演变示意图:;关于“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病在太阴” ;湿温的病理特点 1.起病较缓,传变较慢,病势缠绵,病程较长 2.病变重心为中焦脾胃,病邪也可弥漫三焦 3.病理演变虽有卫气营血的传变,但病变主要在气分 4.初起以湿中蕴热,邪遏卫气为主要病理变化 5.中期有邪在气分病理性质有湿重于热、湿热并重、热重于湿的不同,湿热化燥可深入营血 6.后期湿热消除,以胃气未醒,脾虚不运为主要病理改变,但湿热既可化燥伤阴,也可寒化伤阳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湿温的诊断依据 1.发病季节-夏秋 2.发病特点:起病较缓,传变较慢,病势缠绵,湿热留      恋气分阶段较长。 3.初起证候:湿热困遏卫气,湿象偏重,热象不显。 4.特殊表现:白 、便血;四、辨证论治 ;(二).治则治法 ;(三). 初起的治疗禁忌 ;(四).湿温的分型辨治 ; (1)、湿遏卫气 【临床表现】恶寒少汗,头痛如裹,身重肢倦,身热不      扬,午后热甚,胸闷脘痞,面色淡黄,口      不渴,苔白腻,脉濡缓。 【病机】湿郁卫表,内阻脾胃 【治疗方法】芳香辛散,宣气化湿。 【代表方剂】藿朴夏苓汤、三仁汤。 藿朴夏苓汤(《医原》)  藿香6g 半夏5g 赤苓9g 杏仁9g 生苡仁12g 蔻仁2g 猪  苓5g 泽泻5g 淡豆豉9g 厚朴3g。  三仁汤(《温病条辨》)  杏仁15g 飞滑石18g 白通草6g 白蔻仁6g 竹叶6g 厚朴6g  生薏仁18g 半夏15g。 ;                      豆豉、藿香-疏表透邪,                苡仁、猪苓、泽泻-淡渗                利湿                (芳化及渗湿作用较强,                适用于湿邪较重,热象不                显,表证较著者)        杏仁-开上   藿朴夏苓汤        夏朴蔻-畅中   三仁汤         薏仁-渗下   竹叶、滑石、通草泄热利                 湿               (更适用于湿中蕴热者) ; (2)、邪阻膜原 ;(3)、湿困中焦 ;(4)、湿浊上蒙,泌别失职;(5)、湿阻肠道,传导失司;湿阻肠道与热入心包鉴别;湿阻肠道与阳明腑实鉴别;2.湿热并重证治 ;(2)、湿热中阻;辛开苦降-以辛味燥性的药物如半夏、厚     朴开散湿浊、痰邪,以苦味寒性药物,清泄热邪,治疗湿热痰浊阻滞中焦脾胃,而出现痞闷胀满、苔黄滑等症的治法。; (3)、湿热酿痰,蒙蔽心包;湿热酿痰蒙蔽心包证与热闭心包证的鉴别 ; 3.热重于湿证治 ; ; 4.化燥入血证治;(2)、气随血脱;5.余邪未净证治 ;病案讨论 ;参考答案 ;一.概述 (一).定义 湿温是感受湿热病邪所引起的一种外感热病。本病的特点是以脾胃为病变中心,初起以身热不扬,身重肢倦,胸闷脘痞,苔腻脉缓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病较缓,病势缠绵难愈,病程较长。病机演变虽有卫气营血浅深层次的不同变化,但主要稽留于气分。病变过程中既可因湿热化燥而伤阴,也可因湿盛困阻而伤阳。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雨湿较盛、气候炎热之时为多。 ;    ;(四).湿温的分型辨治 ;(3)、湿困中焦 ;(4)、湿浊上蒙,泌别失职;(5)、湿阻肠道,传导失司

文档评论(0)

guosetian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