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总论温病学南京中医药大学课程.pptx

温病学总论温病学南京中医药大学课程.pptx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要求】;第一章 绪论;二、温病学的地位;三、温病学发展概况   源于《内经》、发展于《伤寒论》、形成于明清;(2)病因: I、伏寒化温说   《素问·生气通天论》提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II、感受厉气说   《肘后备急方》 :“岁中有厉气,兼夹鬼毒相注,名曰           温病”。   《诸病源候论》:提出温病是因“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 以上的病因认识对后世有重大的影响。;(3)证候:;(4)预后:   《素问· 玉版论要篇》:“ 病温,虚甚死 。” (5)治疗:   《素问·至真要大论》:“热者寒之”、“温者清之”   《伤寒论》:提出清热、攻下、养阴等法为温病治疗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晋代的《肘后备急方》、唐代的《千金要方》、《外台秘要》记载了一些防治温病的方剂:如黑膏方、萎蕤汤、大青汤及犀角地黄汤等。 (6)预防:   《素问·刺法论》:“正气存内”、“避其毒气”。   《千金要方》: “天地有斯瘴疠,还以天地所生之物防 备之”。;2、认为温病隶属于伤寒;(二)宋至金元时期--成长阶段;(2)强调热病治疗应以寒凉药为主,法当表里双解   金元时代随着医学界学术争鸣的兴起,温病学才有了新的发展,在温病的理法方药方面有了重大突破。其中贡献最大的医家是金元四大医家之一的刘河间, 其贡献主要表现为:   创新论--六气皆从火化,六经传变皆是热证   立新法--治以寒凉为主,法当表里双解   订新方--制双解散、防风通圣散等表里双解剂   罗天益在《卫生宝鉴》中按邪热在上、中、下三焦及气分、血分不同而制方用药。;2、理论上的新进展   金元时代,温病学在理论上的发展最突出地是开始明确划清了温病与伤寒的界限。   元代末年医家王安道 提出了温病与伤寒必须从概念、病因病理、治疗方法上明确划分界限。其在《医经溯洄集》中提出:   (1)温病不得混称伤寒--正名   (2)温病为里热外发,表证为里热郁表所致--病理   (3)治疗以清里热为主,解表次之,亦有里热清而表自解者--治疗   王安道所说的温病是指初起即见里热见证的一类温病--伏气温病。其内容虽不够完整和系统,但已把温病从伤寒中分离出来。吴塘:“王安道始能脱却伤寒,辩证温病。”实际上,王安道也只是初步脱却伤寒,并没有完全脱却伤寒的圈子,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温病学理论。;(三)明清时期--形成阶段;1、著名温病学家及其著作;(2)喻嘉言--《尚论篇》、《医门法律》、《寓意草》等    名昌,别号西昌老人,江西人,后居常熟。其主要的学术思想有:      a. 瘟疫的治疗应根据上、中、下三焦病位,后以逐秽解毒    为主(《尚论篇》)    b. 秋燥的性质与病证的诊断治疗(《医门法律》、《秋燥    论》)    c. 将温病分为三例:冬伤于寒(实证)、冬不藏精(虚证)    冬伤于寒又不藏精(虚实相夹)。实用意义不大,故对温病理论的发展作用影响不大。;(3)叶天士--《温热论》、《临证指南医案》   名桂,号香岩。为临床家,其著作不多,但对后世影响甚大,被称为“温热大师”,是建立温病其主要贡献有:   阐明了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创立了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纲领      发展丰富了温病的诊断方法       --舌诊、验齿、辨斑疹白pei  确立了温病各阶段的治疗大法(和各种温病的治法) 此外,还撰有“三时伏气外感篇”,论述了主要四时温病的病理、证治。;(4)薛生白--《湿热病篇》      名雪,字生白,号一瓢,又号一飘。晚年号扫叶老人、牧牛老朽。     其主要贡献是专门系统阐述了湿热病的因证脉治,论述较深刻,辨证较详尽,丰富了温病学的内容。;(5)吴鞠通--《温病条辨》    名瑭,字佩珩,号鞠通。著《温病条辨》,其内容多取材于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参照了《内经》、《伤寒论》、《温疫论》的有关理论,结合了自己的经验,采用自条自辨的形式。其主要成就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总结创立了三焦辨证纲领,与卫气营血辨证相辅而行。      系统论述了多种温病的传变和证治。      总结或创立了许多治疗温病的有效方剂。      自吴鞠通开始,成了温病辨证施治的完整体系,成为后世许多医家治疗温病的依据,故称“三时感冒取则有凭焉。”;(6)王孟英--《温热经纬》      名士雄,字孟英,晚年改字王梦隐,自号半痴山人。其著《温热经纬》,“以轩歧仲景之文为经,叶薛诸家之辩为纬”,除了辑录了《内经》、《伤寒论》的有关

文档评论(0)

guosetian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