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手册v1 4-2幻灯1.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TP治疗新进展 ITP概述 12 10 8 6 4 2 0 18 18–24 25–34 35–44 45–54 55–59 59–64 65–74 75–84 85–100 Total 年龄 (岁) 年均发病率 (每 100,000 人每年) 女性 男性 N=1145 占总患者65% 年均发病率:3/10万;年均患病率:20/10万1. 约占出血性疾病总数的1/3. 育龄期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60岁以上老年人是该病的高发群体2 1.Schoonen WM, et al. Br J Haemato. 2009; 92:1165–1171. 2.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 中华血液病杂志,2012,33(11):975-977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既往亦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 促血小板生成是ITP现代治疗的重要手段 两个方面[1] 血小板破坏过多: 体液和细胞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 血小板生成不足: 体液和细胞免疫介导的巨核细胞数量和质量异常, 导致血小板生成不足 1.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 中华血液病杂志.2012,33(11):975-7 2.侯明.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2,33(9):697-8 ITP发病机制的研究成果使得ITP治疗理念和干预措施有了重大更新[2] 阻止血小板过度破坏和促血小板生成已成为ITP现代治疗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1]。 ITP治疗中最显著的变化是促血小板生成药物的研发和应用[2]。 ITP治疗原则 随访观察:血小板≥30×109/L,无出血表现,不从事增加出血危险的工作或活动 增加出血风险的危险因素: 年龄和患病时间 血小板功能缺陷 凝血因子缺陷 未被控制的高血压 外科手术或外伤 感染 必须服用抗凝药物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 中华血液病杂志.2012,33(11):975-977 新诊断ITP的一线治疗 短程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①泼尼松剂量从1.0mg/(kg?d),起效后剂量快速减少至最小维持量(<15mg/d),不能维持考虑二线治疗 ②HD-DXM,40mg/d×4d,无效者半月后可重复 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 中华血液病杂志.2012,33(11):975-977 目前ITP一线治疗的不足之处 糖皮质激素增加老年及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风险: 干扰糖代谢,升高血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要监控血糖 引起钠水潴留,升高血压,加重心脏负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监控血压 使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加,可诱发或加剧胃、十二指肠溃疡,甚至造成消化道出血或穿孔 降低身体抵抗力,诱发各种感染 糖皮质激素长期应用部分患者可出现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 糖皮质激素治疗会干扰儿童的生长发育 丙种球蛋白为血制品,来源紧张,且有发生输血反应及传播感染性疾病的可能 最新ITP治疗理念:对新诊断ITP的患者应采取更为积极的治疗措施 1.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 中华血液病杂志.2012,33(11):975-7 2.侯明.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2,33(9):697-8 成人ITP的二线治疗 脾切除: 正规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病程迁延6个月以上 强的松有效,维持量>30mg/d 糖皮质激素禁忌 药物治疗 TPO和TPO受体激动剂,利妥昔单抗,硫唑嘌呤,环孢素A,达那唑,长春碱类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 中华血液病杂志.2012,33(11):975-7 ITP治疗中不同药物的治疗机制 TPO是针对“血小板生成不足”机制的治疗药物 TPO受体激动剂 不同措施治疗ITP的起效时间 Bussel JB, Provan D, Kovaleva L, et al. Lancet. 2009;373(9664):641-648. Kuter DJ, Bussel JB, Lyons RM, Senecal FM, et al. Lancet. 2008;371(9610): 395-403. Wang SJ, Yang RC, Zou P, et al. Int J Hematol. 2012; 96(2):222-2228. Arnold DM, Dentali F, Crowther MA, Meyer RM, Cook RJ, Sigouin C, et al. Ann Intern Med. 2007;146:25-33 治疗措施 起效时间*(天) 达峰时间(天) 硫唑嘌呤 30-90 30-180 达那唑 14-90 2

文档评论(0)

hu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