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一个不应被淡忘的传统节日和诗词.pdf

寒食节一个不应被淡忘的传统节日和诗词.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寒食节:一个不应被淡忘的传统节日和诗词 寒食节 ,亦称 “禁烟节 ”、 “冷节 ”、 “百五节 ”。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 明节前一或二日。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 “寒食节 ”。在后世的 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 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寒 食 节 寒食起源 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 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 “割股啖君 ”。 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 ”晋文公 “。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 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 介子推坚决不出山、 最终被火焚 而死。 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 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 “寒食节 ”的由来。 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汤氏改革后,寒食 节定在清明节之前一日。 现代二十四节气的定法沿袭汤氏, 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 节前一日。 寒食习俗 禁火 寒食节古代也叫 “禁烟节 ”,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国人追悯先贤之 情执著,从东汉到南北朝屡禁屡兴,唐代皇家认可并参与。苏轼的《望江南 超 然台作》 中的 “且将新火试新茶 ”说的就是寒食之后诗人煮茶的行为。 山西民间禁 火寒食的习俗多为一天,只有少数地方仍然习惯禁火三天。 拜祖 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 “野祭 ”。唐代编入 《开元礼》 “卷第八 十七 王公以下拜扫(寒食拜扫附)· ”中,成为官方认同并倡导的吉礼之一。后演 变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庙、祭先贤;百姓上坟等。时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坟 地,致祭、添土、挂纸钱,然后将子推燕、蛇盘兔撒于坟顶滚下,用柳枝或疙针 穿起,置于房中高处,意沾先祖德泽。 饮食 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 蛇盘兔、枣饼、细稞、神餤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其 中多数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盘兔,俗有 蛇盘兔,必定富“ ”之说 …… 。 晋南地区民间习惯吃凉粉、凉面、凉糕等等。晋北地区习惯以炒奇(即将糕 面或白面蒸熟后切成骰子般大小的方块,晒干后用土炒黄)作为寒食日的食品。 一些山区这一天全家吃炒面(即将五谷杂粮炒熟,拌以各类干果脯,磨成面)。 寒食节,民俗要蒸寒燕庆祝, 用面粉捏成大拇指一般大的飞燕、 鸣禽及走兽、 瓜果、花卉等等,蒸熟后着色,插在酸枣树的针刺上面,装点室内,也作为礼品 送人。 插柳 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原为怀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早在南北朝《荆 楚岁时记》就有 “江淮间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门 ”的记载,安徽、苏州等地还盛行戴 芥花,佩麦叶来代替柳枝。据各地史籍记载: “插柳于坟 ”、 “折柳枝标于户 ”、 “插 于檐插柳寝灶间 ”、 “亦戴之头或系衣带 ”、 “瓶贮献于佛神 ”、 “门皆插柳 ”,故民间 有 清明(寒食)不戴柳,红颜成白首“ ”之说。 踏青 踏春,盛兴于唐宋。宋 李之彦《东谷所见》载:· “拜扫了事,而后与兄弟、 妻子、亲戚、契交放情地游览,尽欢而归 ”。明代《帝王景物略》记京效踏青场 景为: “岁(寒食)清明日,都人踏青,舆者,骑者,步者,游人以万计。 ”可谓 盛极

文档评论(0)

130****5554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文档下载后有问题随时联系!~售后无忧

认证主体文安县滟装童装店
IP属地河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1026MA0G7C0L4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