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拒绝“围观心态”,不当“吃瓜群众”(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docxVIP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拒绝“围观心态”,不当“吃瓜群众”(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拒绝“围观心态”,不当“吃瓜群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围观”是鲁迅先生经常描写的题材。《药》里围观处决革命党的情景,后来又出现在《阿Q正传》里,只不过这一次围观的是枪毙阿Q,而且很不让人“满足”。他还特意为“围观”量身定做了一篇小说《示众》,写一群路人如何三三两两地聚集起来,围观一个“穿蓝布大衫上罩白背心的男人”游街示众。这些无聊的围观群众,被鲁迅一并打包,装进一个叫“看客”的篮子里。 “吃瓜群众”是一个网络用语。在网络上,人们发帖讨论问题,后面往往有一堆人排队跟帖,或发表意见,或不着边际地闲扯。有人将这些网民称为“吃瓜群众”,可以用任意形容词来修饰,例如“目睹了整个事件的吃瓜群众”“然而吃瓜群众早已看穿了一切”“吃瓜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等等。人们频频以“吃瓜群众”自嘲或互嘲,用来表示一种不关己事、不发表意见仅围观的状态。 对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观察与思考? 请选取一个角度,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写作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隶属于材料作文。审题的时候,首先要明确要求,如本次作文,要求考生针对材料中的现象来谈自己的思考;然后要分析材料,把握材料中现象折射出的问题,思考解决的方法,围绕这些立意作文即可。 【审题】 材料的第一段介绍“围观”的现象,并以“无聊”一词点出了围观的原因,从被围观者的身份出发,可看出围观者的冷漠;第二段解释现在的热词“吃瓜群众”,“吃瓜群众”与第一段中的“围观者”有相似之处,而就“吃瓜群众”现在的含义和意思来看,“吃瓜群众” 的内涵已经超出了鲁迅笔下“围观群众”的麻木冷漠、不明真相,具有了更多更复杂的内涵。“吃瓜群众”不仅体现在生活状态上,更是一种心态,他们身份卑微又追求认可, 他们寻求“存在感”“归属感” 和“成就感”,这样的人群在目前的国内网民中占绝大多数。所以对于“吃瓜群众”,我们应该持辩证的态度,可以批判围观行径,或揭露看客心态,也可写旁观者的眼明心亮,抑或祝愿每一个“吃瓜群众”的眼中都是喜悦与欢欣,也可以将不同的评价结合起来生成新的立意。从文体来看,材料没有限定文体,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写作,但要注意文体一定要清晰。 参考立意: ①拥抱热情,拒绝冷漠; ②人应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③充实生活,远离“围观”; ④人生的精彩在于创造有意义的生活,而不是寻找有意思的瞬间; ⑤提高国民素质,重塑国民形象;⑥做好自己,成就群体。 素材: 1.“阿,阿,看呀!多么好看哪!……”如果有什么比围观一场游街示众更“好看”的事情,那一定是杀头。在小说《药》中,鲁迅没有把笔墨泼洒在最具视觉效果的砍头瞬间,而是勾画了一群无聊民众如何聚精会神地围观杀头:他们“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向上提着”,刽子手手起刀落,这群围观的人便“轰的一声,都往后退”。 2.英国小说家狄更斯就描写过一次聚众围观的情景:1840 年,他和一大群人去新门监狱围观一个叫库瓦西耶的犯人被处以绞刑,他没有在围观群众中看到“与这个场合相适应的情绪……没有悲伤苦痛、没有富有效益的恐惧、没有憎恶、没有严肃性”。同时在场的小说家威廉?萨克雷则在人群中看到了技师、绅士、扒手、新闻记者,甚至还有议会议员,他将围观比作一场“淫秽的娱乐”,在这些“有罪的围观者”中间,也让他为“把我带向这一野蛮景象的那种冷酷无情的好奇心”感到“羞愧和堕落”。 3.围观能够挑起人们内心的欲望和快感,两千年前围观秦始皇声势浩大的出巡场面的两个围观者曾明确表达:“大丈夫当如此也!”“彼必可取而代也。”他们是刘邦和项羽。那天围观秦始皇出巡的人必定数以万计,但最终史书留名的只有这两个人,日后他们也成了别人围观的对象。这些围观者中,说不定还有当年和他们一起围观秦始皇的人。这多少说明了一个道理:如果围观者不能成为围观对象,无论他们的数量有多巨大,起源如何地符合天性,都只能是历史的陪衬。 4.围观酷刑表演则是中西方围观者都相当偏爱的一大乐事。无论是西洋式的人头滚落,还是中国式的一刀一个,都能激起围观者的高昂兴趣。至少到 17、18 世纪,欧洲人仍然乐于花高价钱买到一个好位置,观看刑场上犯人被绞死、肢解或“被文火活活烤死”。 5.科技的发展使每个人不在现场也能成为潜在的围观者。从某种意义上说,也赋予围观更为广阔的时空。从 19 世纪的照片到今天快手 App 上的小视频,只需坐在家中,我们就可以围观 19 世纪美国内战中尸横遍野的战场,可以围观晚清刽子手如何将一个犯人千刀万剐,可以围观“9?11”事件中世贸大厦的毁灭,可以围观叙利亚正在发生的战争,还可以围观一个家伙如何用电钻吃玉米吃得满嘴是血。我们似乎比古代的围观者见得更多、看得更远,但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zxcio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